不只是中美? 中国新总理李强的外交空间有多大
中国新任总理李强3月13日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由于是任内首场记者会因此备受瞩目。据悉,李强回答了十个记者的提问,问题涉及经济、民生、香港、澳门、台湾、中美关系等方方面面。不过和以往相比,李强回答的问题类型中,涉外领域并不是特别多。
李强的前任李克强从2013年到2022年十次出席总理记者会,历次记者会回答的问题涉外领域非常广泛,比如2013年,李克强记者会回答的问题涉及中美中俄关系。2014年总理记者会问题涉及中美关系、周边外交、中欧关系。
2015年总理记者会问题涉及中日关系、中缅关系。2016年总理记者会问题包含中美关系、美国重返亚太、中日韩领导人峰会等。2017年总理记者会问题涉及中日、中俄、中欧、中美、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
2018年总理记者会的问题涉及朝鲜半岛局势、中美贸易战、中俄经贸、中日领导人互访。2019年总理记者会的问题涉及朝鲜发射火箭、中美贸易协议、中欧关系、中俄关系、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0年总理记者会的问题涉及中美新冷战和中美脱钩以及中日韩自贸区。2021年总理记者会的问题涉及中国疫情透明度、中国经济总量超美国、中美关系政治关系等。2022年总理记者会涉及俄乌冲突、中欧关系、中美关系。
和以往相比,此次李强记者会的十个记者提问中,涉外提问只有中美关系。
且在回答中美相关提问时,李强提到“有关中美关系的具体问题,秦刚外长在前几天的记者会上已经作了阐述,我不再多作重复。当前重要的是,把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去年11月份会晤时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转化为实际政策和具体行动。”
众所周知,根据参加总理记者会的提问惯例,相关记者需要提前将提问申请以及相关问题方向上报相关部门。总理回答几个问题,回答什么类型的提问,事实上并非完全是现场随机。
过去十年总理记者会上大都会涉及当年的热点话题,今年国际社会的热点并非只有中美关系,俄乌冲突等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李强记者会回答的问题中涉及外事的提问并不多,是此次记者会和以往相比的一个鲜明的不同点。
除了极个别情况下专门接受外国媒体的专访,中国国家主席一般很少在国内公开接受各国记者的轮番提问。通常情况下,中国回答各国记者提问的大多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主管外交工作的高官比如外长、国务委员、中央外班主任等。总理是各国记者每年能够公开就内政外交问题直接提问的最高级别领导人。因此总理记者会也被视为各国媒体记者直接观察内政外交的一扇窗。
虽然中国国家主席全盘主导中国外交,但是总理也有处理相关外事活动的职责。不少国际会议比如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以往是大都是由总理出席。在此次记者会上较少谈到外交的李强未来在出访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在不少国际问题上的表态和立场是什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