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介入俄乌交锋对国际法带来挑战|专家有话说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星链”(Starlink)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运营的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据称目前部署在乌克兰的“星链”终端达三万多个。作为商业航天系统,在俄乌冲突初期,“星链”保障乌克兰民众的卫星互联网访问,协助乌克兰在国际舆论场博得有利局势。随着局势不断发展,“星链”为定位俄方关键单位、精确导弹投掷、无人机袭击提供终端服务。因此,“星链”介入俄乌交锋,具有军民两用特性,不仅为乌克兰民众提供地面通讯,也为乌克兰军方提供讯息传输和军事通讯,影响俄乌局势走向。

撰文:孔得建 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子艺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星链”军事化板块“星盾”影响几何?

但这种军民两用性也意味着SpaceX公司“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军事情报供应商”定位界限模糊。此外,SpaceX公司在提供“星链”终端时未与相关方事先协商,导致彼此权利义务不明,作为商业航天公司,SpaceX不愿独自承担高昂的宽频服务费用。鉴于此,SpaceX公司于2022年12月初成立“星链”军事化板块“星盾”(Starshield),专为政府、国防与情报部门服务,以在业务上与“星链”的商业产品实现切割。

“星盾”的诞生或将引起外层空间的系列安全问题。“星盾”虽与“星链”名义分离,但实际上基于“星链”运作,依赖“星链”现有或即将发射的卫星。这意味着用户很难区分“星链”卫星和“星盾”卫星,成千上万颗商业目的的卫星也可能同时用于军事目的。这模糊了“星链”卫星的商业属性,引发了外空军事化的担忧,可能导致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破坏外空和平与安全。

SpaceX的星链计划令乌克兰得以维持网络服务。(Getty)

“星链”参与军事活动不应危及民事应用安全

回顾外空的探索历史,外空技术始终伴随强烈的军民两用属性。一项外空技术既可以运用于军事国防领域,也可以转化为民用航天技术,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最初是为上世纪70年代制导远程武器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而建设,随后普遍适用于民用领域,今天已进入到社会和经济的每个角落。

这种军民两用性为规制外空军事问题带来挑战。为推动外空和平利用,各国对外空及天体安全机制达成一定共识,缔结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简称《外空条约》)。《外空条约》第4条禁止在外空部署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禁止在天体建立军事基地、设施和工事以及进行武器试验和军事演习,但并未禁止商业航天活动的军事化利用,有关国际法在现阶段仍然处于“灰色地带”。

“星链”等商业航天系统在民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卫星互联网等航天产品具有全球公共产品属性,使其主动介入军事作战行动可能会导致该系统成为合法的军事打击目标,这将会严重威胁全球民事用户的正当利益,乃至破坏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应当从法理上适当限制商业航天活动的军事化利用,尽量避免将商业航天系统作为军事作战目标,以确保军事活动不危及其民事应用安全。

美国应承担起“星链”介入军事行动的监管责任

《外空条约》第6条要求缔约国在批准非政府实体外层空间活动后,应连续加以监督。因此,国家有责任监管其商业航天活动,包括商业航天实体参与军事航天活动,以确保这些活动符合国际法,并对不法行为承担国际责任。另外,本条所规定的国际责任,不仅涉及和平利用外空的有关活动,也涉及商业航天系统参与军事活动时,各国应当确保这些活动符合中立、共同交战规则以及国际人道法规则。

尽管SpaceX公司强调“星链”仅用于和平用途,“星链”武器化的责任在于使用方,“星链”的所属国美国仍然有义务监管其商业航天活动的军事化行为,避免模糊商业活动与军事活动的边界,避免商业航天的非常规行为,避免加剧地区冲突。然而,在当前的国际法律框架下,美国所应承担的此种监管责任内容并不明确,有关监管原则、监管方式、责任承担等具体规则并不清晰,这对通讯安全、讯息传输安全及外空和平利用带来严峻挑战。尽早界定商业航天系统介入军事行动的法律性质及后果,确立商业航天系统参与军事活动应当适用的国际法准则,尤其是明确国家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类型和内容,关系着各国商业航天系统的发展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