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北约”开始日显雏形|专家有话说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近期,在域外大国欧美和域外大国日印澳等国互动下,“亚洲北约”开始日显雏形。2022年6月,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首次参加北约峰会。2023年1月,英国呼吁建立一个类似于北约的监督机构,以确保印太地区的安全。此外,印度将与北约于2023年3月初举行罕见的战略对话,重点讨论地区安全问题。“亚洲北约”问题正在从理论阶段走向落实阶段。

撰文:杜志远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西方筹建“亚洲北约”的各主要行为体动机

(一)美国:推进轴辐式联盟领导体系转向模块式合作体系以遏制中国

过去,北约重心主要集中在欧洲本土地区,且美国在亚洲的军事战略部署主要以美国为核心的辐射式联盟领导进行。在美国自身实力下降与盟友寻求战略自主博弈过程中,实力的重新分配促使美国只能借助盟友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在“亚洲北约”中,美国具有发言权,但盟友作为合作伙伴也具有话语权,它们更多是平行关系,而非等级关系。

(二)日本:超越美日联盟遏制中国的同时解绑军事约束

在俄乌战争以及引发的周边安全局势加剧态势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借机加强自身军事扩张,推动日本走上自二战结束以来国防开支增幅最大的道路。同时,越多越多迹象显示出他也希望超越美日联盟来满足地区野心,比如早些时候他访问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相对美国而言,日本对“亚洲北约”的构建更为渴望,日本需要借此摆脱军事约束,实现“正常大国” 。

(三)英国:脱欧后通过“印太倾斜”致力恢复“全球英国”

英国脱欧最核心目的之一就是摆脱欧盟庞大的官僚机构对自身灵活性的限制,如今脱欧后的英国可以更自由地凭借自身力量,以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加入反华联盟。一方面,与欧盟、美国等传统合作伙伴在北约内部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亚洲国家加强互动,主动推进“亚洲北约”以突显英国参与全球事务的能力。

1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英国,与英国首相苏纳克在曾是王居也曾是监狱的伦敦塔进行会面,签下双边军事准入协议。(Reuters)

(四)印度:推进不结盟外交转向多方结盟以维护其战略自主权

印度越来越倾向多方结盟的诸边主义。在印度看来,与北约这样的军事联盟合作有助于维护印度的战略自主权。与中俄合作借助上合组织对西方讨价还价,同时利用与北约的关系加强对华钳制和威胁。对于印度而言,中印历史症结和竞争关系都惯性推动其对华采取矛盾甚至敌对措施。此外,印度也希望利用北约在印太地区建立自己主导的安全机构推进其“有声有色”的大国角色。

(五)澳大利亚:“搭便车”基础上恢复“中等强国行为体”身份

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一直采取“搭便车”的策略,但是澳大利亚并不满足于扮演美国跟随者的角色,并试图在群雄逐鹿的大国博弈时代通过主动介入和武力威慑等措施恢复其“中等强国行为体”的身份,谋求地区甚至是国际更重要的角色,而“亚洲北约”便是澳大利亚深度介入亚洲合理且成本小的方式。

二、西方筹建“亚洲北约”的深刻影响

(一)“亚洲北约”意味着“跨大西洋-印太联盟”迈出关键一步

欧美国家频繁在亚洲地区布局,并出台“印太战略”,跨大西洋关系开始与亚洲国家进行联动,并在合作中构建出 “四方全对话+”“印日澳弹性供应链计划” “奥库斯”等小多边机构,但是这种合作各自为营、缺乏整体协调。“亚洲北约”的成型意味着“跨大西洋-印太联盟”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即开始整合资源并形成一个合作互动的综合性平台。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13日访问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Reuters)

(二)亚洲国家分化明显,选边站威胁其他国家立场

“亚洲北约”的建立意味着中美(西)博弈的加剧,随着欧美国家开始采取更为大胆的对华军事和安全抵近策略,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韩国可能会采取加入或对话“亚洲北约”的措施,但是像东盟这些国家就面临着阵营分化的风险。越南、菲律宾较为犹豫,新加坡、印尼较为中立,而泰国、柬埔寨、老挝则较为反对,中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将越来越窄。

(三)不同势力介入以及组织构建迫使亚洲安全环境更加紧张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以及带来的中美战略博弈这一重大地缘政治变动对于亚洲国家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尤其是英国、日本等国积极配合美国对华政策转向而引发的从众效应更是导致亚洲的安全环境更加紧张。遏制与反遏制博弈中,军备竞赛升级、意识形态对抗、经贸关系解构等会更加频繁的出现。

随着中美(西)战略博弈的加剧,“亚洲北约”构建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美欧采取越来越大胆的抵近策略,日印澳等地区大国也开始趁机利用博弈的空间谋求战略崛起契机。在权力重新分化组合和调试的过程中,对国家利益等级的界定、对威胁程度的界定都极大考验国家战略决策的能力,面对“亚洲北约”的出现,中国切实需要从大战略角度出发加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