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沙特的新时代互动 重点不会只有“石油人民币”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当地时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雅得王宫同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举行会谈。

习近平指出,沙特是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重要一员,也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中国愿助力沙特经济多元化发展,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对接,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中方愿与沙方加强能源政策沟通协调,扩大原油贸易规模,加强勘探开发等合作。

穆罕默德则表示,期待与中方将沙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更高水平,并表示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方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以人权等名义干涉中国内政。沙方愿与中方扩大贸易与相互投资,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参与沙特工业化进程,参加沙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合作,加强在汽车、科技、化工、矿业等领域合作。

会后两国元首签署关于氢能和鼓励两国直接投资的谅解备忘录,并同意每两年在两国,轮流举行一次元首会晤,并将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牵头人级别提升至总理级。据沙特通讯社报道,沙特与中企华为同样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内容涉及云计算、在沙特城市建设高科技建筑群等。

早在习近平访问前,西媒便频频报道,“中沙可能改以人民币结算石油,冲击美元地位”。然从此次两国媒体披露文件与消息来看,美国的担忧并未发生,中沙虽谈及能源合作,却并未释出两国将采“石油人民币”(Petroyuan)的相关消息。但平心而论,去美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趋势,不会因中沙此次谈判而改变或逆反;新时代的中沙合作亮点,重点也绝不仅有石油人民币。

2022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期间,与沙特国王萨勒曼会面。(Reuters)

能源与战略对接并进

从此次两国释出消息来看,中国与沙特未来的产经合作趋势有以下两大重点。第一,能源仍是两国合作主轴;第二,双方将落实2013年“一带一路”与2016年“2030愿景”的对接,强化双边投资、基础建设、专案项目、技术转移等场域的相关合作。

首先是能源合作,沙特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中国亦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和原油客户,以2021年数据为例,中国市场占沙特原油出口总量的27%,这一趋势应会持续发展;中国石化也是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最大原油贸易伙伴和陆上钻井承包商。但即便是能源场域,中沙近年合作也已不限原油贸易,而是开始朝混合项目推进。

以2016年正式投产的中阿合资延布炼厂为例,总投资额86亿美元中,沙特阿美公司拥有62.5%的股权,中石化拥有37.5%的股权,中方也引入自身管理系统、生产体系、专家团队。截至2021年底,延布炼厂已累计加工原油1.34亿吨,生产汽油2,952万吨、柴油7,995万吨;装置开工率、操作完好率等指标在所罗门绩效评价中,也位于中东、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第一群组。对中石化与沙特阿美来说,延布炼厂的合作于双方开拓市场、建立合作规范皆有助益。

此次习近平亦在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的会晤中提及,中方愿同沙方加强能源政策沟通协调、扩大原油贸易规模、加强勘探开发等合作。在长远未来内,能源贸易与混合项目合作,都会是中沙互动的重要轴心。

另在发展战略对接上,2016年沙特提出“2030愿景”后,中沙便成立高级联合委员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进行战略对接。例如2017年中沙签署的21项合作备忘录中,便不仅包括常规能源项目,更有太阳能、风能的基础建设,以及沙特“智慧城市”的建设计划。

于中沙两国而言,国家战略的对接符合双方需要。对中国来说,沙特位处欧亚非三洲枢纽的战略位置,又有庞大能源收入可调度,其政治精英也正推动国家经济转型计划,所需要的新能源技术、工业城规划、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等,皆可在“一带一路”计划下提供,对落实“一带一路”在阿拉伯、乃至中东地区的进展极有助益;对沙特来说,为加快国家经济多元发展,其也欢迎中国前来投资基础建设、制造业、旅游业等非石化产业,协助推动国家转型,布局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软著陆。

此次双边会晤中,习近平便强调,中方愿同沙方深化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进中沙吉赞产业集聚区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贸易、投资、金融合作水准,拓展电子商务、数位经济、清洁能源、高技术、航太研发等领域合作;穆罕默德亦表示,沙方正在努力实现“2030愿景”,愿同中方继续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扩大贸易与相互投资,让更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沙特工业化进程,参加沙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合作,加强在汽车、科技、化工、矿业等领域合作。

简言之,新时代的中沙产经合作将以能源为主轴,国家战略对接为途径,向更多元的场域开拓。

12月7日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进入沙特领空后,沙特空军4架战机升空护航。专机进入利雅德上空后,6架“沙特之鹰”礼宾护卫机随行伴飞。图为沙特利雅德省省长费萨尔亲王、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中国事务大臣鲁梅延等王室重要成员和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习近平。(中国外交部)

大国博弈持续展演

而在政治场域,中沙靠近也体现了各种层次的大国博弈。

首先是外界盛传的“以石油结算人民币”,其虽未在此次中沙会谈后落地,却会是未来中国与沙特、乃至海合会国家合作的重点尝试方向之一。12月9日习近平出席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GCC)峰会时,便表示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扩大进口原油、液化天然气,而中海双方应充分使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平台,展开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不论此一倡议是否刻意针对美国、需要多久才能真正落地,其落实必然影响美元地位,且会深化海合会国家的疏美倾向,并让中国的国家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包括在沙特、海湾地区,以及国际能源市场。

2022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期间,与沙特国王萨勒曼会面。(Reuters)

第二是国家软实力的竞逐。西方长年以新疆议题狙击中国,用意之一便是影响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往来。但从结果来看,此一叙事尽管能在民间舆论场产生涟漪,却无法全然主导政治精英的决策;另一方面中国持续输出自己的文化工程,希望建构有别于西方形塑的中国印象,亦在无形之中抵销了西方的部分砲火。

此次中沙会晤上,习近平特别提起,有100多名沙特中文学习者用中文向其致信,表达对中文的热爱,中方愿同沙方一道,推动两国中文教育合作取得更多成果;穆罕默德亦表示,希望中方继续支持沙方增强中文教育能力。12月9日的中海峰会上,习近平更称中国将同300所海合会国家大中小学合作开展中文教育,同海合会国家合作设立300个中文智慧教室,提供3000个“汉语桥”夏(冬)令营名额,建立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和网络中文课堂。中文教育的落地,即是中阿翻译人才库的扩充,同时意味文化交流障碍的下降,以及耕耘国家形象的筹码增加。

2016年9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沙特副王储的穆罕默德,在杭州G20会会面并握手。(Reuters)

第三是政治板块的变化位移。此次中沙约定,每两年轮流在两国举行一次元首会晤,揭示了双边关系的更上层楼:对沙特而言,其有意成为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的最重要合作伙伴;对中国来说,其希望借由强化与沙特的战略协作,取得海合会六国的整体信任,并畅通与整体阿拉伯世界的合作沟通。

而由聚焦欧亚秩序的视野出发,沙特始终有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此次穆罕默德亦向习近平表示,感谢中方支援沙特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如今上合正在淡化原有的反恐色彩,朝著中俄主导的欧亚大陆区域组织转型,沙特若能加入,便象征海合会、阿拉伯世界与欧亚心脏的键结,对于“东升西降”的时代趋势而言,无疑会是一大新注脚。

整体来说,以人民币结算油气确是未来的可能亮点,但新时代的中沙关系,远不仅于此。

中国与沙特未来的产经合作趋式为何?

以能源合作为主轴,对接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向工业化的相关场域探索。

中国与沙特交好,呈现何种大国博弈力道?

既有支付方式的松动、国家软实力的竞逐、政治板块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