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领导人访华的背后:疫情以来中国外交发生重大变化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大闭幕后,中国迎来新一波外交热潮。11月1日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刚刚结束访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Muhammad Sharif)就接踵而至。在越南、巴基斯坦之后,11月2日至4日,坦桑尼亚总统哈桑(Samia Hassan)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访问中国。这一波外交访问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全套相关外事活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从10月30日抵达到11月1日离开,阮富仲的访华行程盛大隆重,习近平同阮富仲不仅近距离会晤、会谈、茶叙、晚宴,在同行的道路上甚至手牵手。这几乎和疫情之前并无二致。不出意外,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和德国领导人抵达中国后都会有相关正常外事活动待遇。

二十大结束后,中国拉开了在北京以“正式访问”的外交礼仪来欢迎外国领导人的序幕。这似乎宣示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不再是全套外事活动的禁区,习近平9月中旬出访哈萨克进行面对面元首外交并非昙花一现。尽管疫情仍在持续,清零的政策共识前不久在中共二十大得到再次确认,但是中国外交的这样一切安排都改变了。

且不只是在接待访问上开始接受外国领导人正式访问和国事访问,在走出去上,以二十大为标志,相关活动开始频密起来。

二十大召开之前一个多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先出访俄罗斯、蒙古、尼泊尔和韩国,成为疫后首位外访的十九届政治局常委。此后习近平开启了出国外访的步伐。9月中旬他出访哈萨克,出席了在乌兹别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正式恢复元首面对面外交。

二十大结束后,首位出访的高层政要是韩正。中国副总理韩正11月1日至2日访问新加坡,出席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这是疫情持续3年多来该机制会议首次恢复线下举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将于11月15日及16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将于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国曼谷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将于11月6日至2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举行。

白宫已经证实,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和习近平于G20峰会面对面会晤的筹划工作仍在进行中。这可能是拜登上台后和习近平对首次面对面会晤。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也曾表示,中国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计划出席11月在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习近平会来,普京总统也告诉我他会来。种种讯息都暗示,习近平也将出席G20”。

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曾有一波暂时的外交接待潮,但当时领导人戴着口罩严阵以待。图为2月6日下午,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赴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新华社)

泰国外交部长董恩(Don Pramudwinai)10月31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习近平将会出席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经济领导人峰会并与泰国总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会面。泰国外交部11月1日举行APEC说明会,泰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察猜(Cherdchai Chaivaivid)在说明会中表示,泰国欢迎并期待习近平参加APEC峰会。

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Faisal bin Farhan)10月27日与中国外长王毅以视频形式举行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政治外交分委会第四次会议。他对阿拉伯卫星电视台表示:“今天的会谈是在一个重要的时机举行,就在中国国家主席预计访问沙特王国之前。” 他补充说,沙特也在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首脑会谈“做最后安排”。将沙特外交大臣的话结合在拜登等多国领导人将出席在埃及举行的气候峰会的背景看,习近平很大可能会出席峰会并访问沙特。

如无意外,11月习近平将开展疫情以来最为频密的一连串外交出访。

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将于11月8日至13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柬中时报》曾报道李克强将于11月8日访柬。尽管中方尚未公布相关讯息,但是在高层领导出国访问不再设禁的情况下,疫情爆发后李克强的首次出国访问很大概率会是真的。

疫情并没有走远,为什么中国的高层外交活动以二十大为标志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2021年的G20峰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习近平当时以视频方式出席峰会,并未现身。图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国领导人参会合影。(AP)

进入2022年,在美日欧等大部分国家纷纷宣布放开疫情管控走向正常化。若大国领导人汇聚的外交场合唯独缺少中国领导人的身影,对中国是不利的。中国这样的大国,其领导人缺席重要的国际交流盛会,无疑是中国的损失。一味不进行领导人高层政治面对面交流和接触并不是长远之计。

不是疫情发生了变化,而是各国的疫情防控模式发生了变化,这是最重要的国际环境变动。中国根据自身的疫情防控政策与世隔绝并不现实,从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积极接访和出访来看,中国的应变速度是相当快的。中国可能综合评估了各种情况后,改变了疫情常态化之下的外交模式。在中共二十大前后中国外交做出这种调整,也是用实际行动宣示改革开放,回击坊间对中国闭关锁国的指责。

但是领导人层面同国际同行的交流畅通了之后,其他中国各行各业的对外交流需要也是非常急切的。不进行交流是万万不行的,长期的低水平交流就是变相的自我封闭。何时结束疫情管控回归正常生活,是无数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