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接班人是“阿斗”? 德国或迎来“绿色风暴”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4月20日,经过长达10日的政治戏码后,德国基民盟(CDU)党魁拉雪特(Armin Laschet)终于成为了基民盟与其巴伐利亚姊妹党基社盟(CSU)的“联盟”总理人选,正式成为在位16年即于卸任的现任总理默克尔的接班人。
就在同一天,在此前一周内进行的民调显示,“联盟”民望大跌7个百分点至21%,而绿党民望则上升5个百分点至28%,成为全德民望最高政党。这位暂时看起来还像个“扶不起的阿斗”的拉雪特,能否在本年9月大选后“成功”接班,恐怕是未知之数。

“联盟”之所以民望大挫,普遍认为其直接原因是一连上演10日的基民盟—基社盟“同室操戈”闹剧。

拉雪特本年1月以极微差距压过基民盟保守派,成为追随默克尔中间务实路线的继承者。然而,这个德国最大州州长的民望极低,于是就引起了基社盟党魁、巴伐利亚州长索德(Markus Söder)“入主柏林”的挑战。虽然外界猜测良久,但索德到4月11日才宣布有意参选,令到马上打乱了基民盟的布局。

由于德国本年来疫情大涨、疫苗接种缓慢、基民盟和基社盟议员口罩采购涉贪丑闻连爆,曾获得疫情红利而民望一度接近四成的“联盟”,在此次“争位”风波之前民望已急挫至28%上下。于是,在对上其他党总理人选都有极高支持度的索德就成为了“联盟”的潜在救星,然而“联盟”二战后执政总时间长近50年间都从来没有出过基社盟总理,索德的基社盟身份就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索德属于魅力型领袖,而且在抗疫立场上一贯强硬,与时松时紧的拉雪德对比强烈。(AP)

基民盟难得宫斗剧 执政专业形象尽毁

起初,基民盟党内大老表示一致支持拉雪特,希望劝退索德。岂料索德自知基民盟的国会议员担心拉雪特会害他们失去议席,倾向支持自己,于是坚持要由看更广泛的基民盟代表来决定总理人选谁属。

由于基民盟并没有正式的总理人选选举机制,以往都由闭门作业内部解决。这次“闭门作业”却变成了在媒体上充斥小道消息、为时长近十天的宫廷内斗剧,与默克尔16年来为基民盟建立起的稳定和专业形象大相迳庭。

更严重的是,采行双党魁制“一山藏二虎”的绿党,在4月19日却一致选出了年仅40岁的女党魁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作为总理人选。宣布结果的人也正正是另一位党魁哈贝克(Robert Habeck),而且此决定早在复活节前确定,党内大老却能保密消息,直到“适当时机”才宣布。此等党纪,将基民盟完全比下去。

同一天,基民盟行政委员会为总理人选进行非正式投票,在40张有效票中,拉雪特获得以77.5%支持之势击败索德。然而,如果计上弃权票,拉雪特得票只得67%,举一周多前“一致支持”相距甚远,诸如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之类的默克尔盟友也站到了索德一方。而且,这次投票对于基民盟大老而言更是“同党”与“异党”之间的选项,拉雪特在此等条件之下也只得六成多支持,可见这不只是基民盟和基社盟的分裂,更是基民盟的内部分裂。

年仅40岁的绿党总理人选贝尔伯克,她参政以来以外交政策为主打。(AP)

在投票结果出炉后,索德没有即时表态;此时外界更盛传索德将迫使较倾向支持他的“联盟”国会党团进行另一场非正式的总理人选投票。如果事情发展到这样,在两个非正式投票结果相异的情况下,这场宫斗剧的续集将会陆续有来。

然而,眼见绿党“队形齐整”,索德自知须为“联盟”大局着想,也不能不退。于是,到了4月20日(即基民盟大老投票翌日),他才宣布退出竞逐,表明“只有团结的基民盟—基社盟才会成功”。而拉雪特在“胜出”之后也特别感谢基社盟,以及他和索德之间的“个人情谊”。

然而,拉雪特的势弱已是路人皆见之事。根据上周公布的两个民调:认为拉雪特适合当总理的受访者只得29%,而索德的支持则高达63%;另一个民调更显示有高达72%的保守派受访者认为索德是更佳人选。基社盟的秘书长就指索德是“人民心中的候选人”,不过在基民盟多数支持之下,只好服输。

“联盟”之失乃绿党之得

相较于“联盟”两派的分裂,过去以内斗闻名的绿党,此刻却似乎从基民盟手上夺来了稳定和专业的政治戏份。

数十年来,绿党一直由“现实派”(Realo)与“基本教义派”(Fundis)的路线之争所困扰,直至2018年选出贝尔伯克和哈贝克两位中间派当领袖才告一段路(两人在翌年冬季党代表大会,更分别获得97%与90%的党代表支持)。如今,两派相争的戏码已由绿党搬到了基民盟—基社盟中上演。经过10日宫斗之后,拉雪特与索德纷争虽解,却似乎难改“联盟”已被损毁的形象。

在此形势之下,外界本年初预期的“黑绿联盟”(即“联盟”与绿党组成联合政府)已失去其必然性。除非疫情和疫苗接种状况大佳、拉雪特突然民望急升,“联盟”得票大概会比2017年上届大选更低,甚至失去第一大党的地位。

绿党近年虽然多次民望超越“联盟”而成为第一大党,可是其党徽设计的审美角度依然有另类政党的味道。(AP)

主打减排的绿党本来就不愿与倾向支持汽车业(即几乎等同于较宽松排放规限)的中间偏右“联盟”合作。如果绿党自己成为了第一大党,或者席位落后基民盟不多,将更有望与社民党(SPD)及自由民主党(FDP)组成“红绿灯联盟”(同样是三个党的代表颜色;自民党颜色为黄色),并以最大党之势夺走总理一职。

德国的政治形势在此也对绿党有利。相较于“联盟”的拉雪特(甚至是索德),以至民望已大大落后绿党的中间左翼社民党的总理人选、现任财长肖尔茨(Olaf Scholz),年仅40岁的绿党总理人选贝尔伯格是唯一能够代表世代更替的候选人。在疫情和外部经济情势都突显出德国既有制度的缺失之际,民众求变心切,于选战中对上这一群白种老男人,对贝尔伯格来说当然是极其有利。

而且,对上这些政策面目模糊的总理人选,贝尔伯格的绿党变革性政策立场清晰。加上在绿党“现实派”已成主导的格局之下,这些变革也再非革命性的变革,而是德国人能够接受的循序渐进。这也成为了绿党的选举优势。

绿党已进入主流

回顾过去,绿党在1980年代的西德成立,由反核、反战、环保主义者和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倡导者组成,一直处于国家政治的边缘,在1998年至2005年曾为社民党执政联盟的小党,却因其议席比前者低四五倍,影响甚微。加上现实政治与“马上变绿”的基本教义派之间的路线之争,绿党一直未能打入主流。

即时卸任的默克尔。有民调显示索德已超越默克尔成为德国最受欢迎政客。(AP)

然而,到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厂事故之后,绿党才逐渐打入主流,更于2011年夺得首个州政府控制权——这更是作为产业重地(例如欧洲最大软体公司SAP的总部就设于此)、有1,100万人口的德国第三大州巴登符腾堡(Baden-Württemberg)。

此州的绿党州长克瑞特许曼(Winfried Kretschmann)年届72岁、曾是共产党人,如今却是以党内亲商派的身份自居,其州政府的执政联盟更是中间偏右的基民盟。克瑞特许曼的政治路线所象征的正是绿党向中间靠拢、从两方争取选民的“左右逢源”趋势——在巴登符腾堡,约三分之二的基民盟选民指如果克瑞特许曼参选总理,他们会支持他。

回看今天,虽然不少人仍对绿党的“管治经验”和“立场极端”有忧虑,然而今天的绿党在全德16州中的11个都是该州政府的联盟政党,其盟友从基民盟、社民党到前共产左翼党(Die Linke)都有,且在国会上议院有实质否决权,早已不是昔日抗议型政党的吴下阿蒙。当中,类似克瑞特许曼的中间路线更成为了绿党的成功之法,甚有取代默克尔中间路线之势。

德国的新中间路线?

相较于以往马克斯主义式的反市场倾向,如今的绿党主张市场主导,只求消除其中的外部性、寻租行为和寡头垄断。2018年,绿党更建立了专门的经济委员会,邀得德国企业巨头的领袖参与,是为绿党“走向市场”的代表性举措。

虽然绿党此刻仍主张提高最低工资、落实每周工时30小时上限、全民基本收入(UBI)、租金管制、取缔煤电和内燃机汽车、欧盟碳边境税、加重碳排放成本等等传统上对企业不友善的政策主张,可是随着企业自己都向绿色政策倾斜——例如宝马(BMW)就声言要在2030年半数销售量为电动车的目标——而绿党也主张放弃德国中间两党传统上的财政保守政策,去支援新创企业,和配合欧盟集中在科技、半导体、人工智能、5G网络等项目的投资。这些都有利绿党争取商界支持。

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绿党已成为德国最主力反对极右的势力,有助争取嫌弃“联盟”对极右抵制不足的温和保守派选民支持;同时,绿党也放弃了以前强硬的和平主义,认为德国除了要配合北约盟友发展军力之外,“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出兵在外的准备。而且,在外交之上,绿党主张合符伦理的外交政策,对中国和俄国站在德国政治光谱中的最强硬立场,有呼应拜登政府外交路向的可能。

如今这个改头换面的绿党,在政策上顺着德国政治中线的新转变而走,相较于传统政党也算是旗帜鲜明且主张清晰,此刻遇上主政16年的默克尔“几乎”后继无人,以及“联盟”抗疫红利的失落,似乎已是一只脚踩进了德国联邦总理府的门户。本年9月大选,这场“绿色风暴”会否吹袭柏林,一举吹倒“联盟”这个唯一尚未完全失落的德国传统政党,值得我们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