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义伟访美:日本会否一边倒?|专家有话说

撰文: 萧予
出版:更新:

日本4月13日决定将福岛核电站事故产生的废水排向大海一事引发热议,中韩等周边国家反应尤为强烈,但美国在日本宣布这一决定之后,立马亮明姿态,表示对日本的支持,日美这番配合,不免让外界产生质疑。一方面此事舆论还在发酵,另一反面日本首相赴美访问已经提上日程。

菅义伟将于4月16日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会晤持续引发外界关注。在中美对抗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菅义伟此次访美被很多观察人士认为是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对抗中国的“最前线”最终确定政策的一次政治活动。

因此,此次美日首脑会晤会否给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新的不确定?日本是否真的会告别安倍政府期间在中美之间游走的暧昧的外交路线,彻底做出选边站位的抉择?台海一旦生战,日本又会有何种行动?《香港01》就此在日本进行了多方采访,希望能透过四个问题透现出全盘局面。

一、中日外长通话,给美日首脑会晤打预防针?

就在菅义伟访美前的4月5日,中日两国外长进行了电话交谈,通过两国公布的内容来看,中国与日本尽管在涉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领土领海等领域的很多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但双方都确认了愿与对方展开对话与合作的姿态。这对缓解目前紧张的东亚地区局势是有好处的。

在此之后,日本媒体曝出菅义伟因为美方安排问题推迟访美行程至16日也引发外界遐想——美日延后首脑会晤的水面下,两国在酝酿着什么样的共同对华方略。

而5日的中日外长通话,根据两国外交部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外长王毅在通话中表示“反对日方介入涉疆、涉港等中国内政,要求日方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为近邻对中国的内部事务保持起码的尊重,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了”。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则对“中国海警船不断侵入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领海、中国实施《海警法》、南海局势、香港局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权状况表达了深刻的担忧,强烈敦促中国方面对有关问题采取具体行动”。

双方可谓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

而稍早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国际问题专家时殷弘接受《香港01》访问时亦曾表示,“现在日本对中国基本上已经‘撕破脸皮’,战略性上有了明显偏离过去的表现。”

对此,日本亚洲和平研究智库高级观察员上田和也则认为,中国在近年来的强势对外政策是导致日本不安的原因;日本二战战败后,成为美国在亚洲重要的盟友;对日本而言,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是两国邦交正常化后一个重要的政治议题。

上田表示,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执政以后,中国实现了在经济、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强势崛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也导致了中日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变化,日本的传统优势几乎丧失殆尽。

上田称,日本从中国经济发展得到的实际利益成为了日本的“心理负担”,而这正是源于日本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战略不信任,也是一种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冷战思维的延续。

而对于中国来说,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状况来看,日本都是其自身实现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重新崛起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同时日本也切合在中共“两个百年”战略目标中,成为中共政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路上必须正视的存在。

对于日本来说,中国也是日本自1853年“黑船来航”,日本彻底投入西方怀抱后重新回归亚洲的最好借力点。

2021年3月16日,美国和日本的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举行会议,讨论对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担忧,拜登政府试图重申与主要地区盟友的接触。(AP)

中日外长在美日首脑前通话,王毅要求日本“手不要伸得过长”的警告对于两国来说,是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展现。但无论如何,最终选择的结果,要等16日美日首脑会晤后就会见到分晓。

二、美日首脑会晤,东京在中美间明确二选一?

此次美日首脑会晤,最受外界关注的还是会晤后两国将要发表的联合声明。

有国际舆论和观察人士认为,这样一份联合声明实质是东京将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彻底做出二选一的抉择,而从近期日本不断在涉及领土领海、以及涉港、涉疆等问题上强硬指责中国来看,中日的破局恐怕难以避免,美日首脑会晤对于北京来说恐怕“凶多吉少”。

但令人迷惑的是,虽然稍早前的中日外长电话交谈显得火药味十足,但双方同样也强调了两国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日经贸合作对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压舱石”的作用。

这突显了日本政府的矛盾心态。一边是盟友美国的遏制中国战略诉求,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和被美军“实质占领”的国家只能唯美是从。一边是国内日益高涨的恢复正常国家的政治诉求,这推动着东京当局在面对盟友美国时,或明或暗、谨小慎微地走向更加自主路线的外交。

对此,日本平和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渡边哲雄对《香港01》表示,日本与中国最根本的不同是价值观;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一改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时期的单打独斗的模式,开始广泛联络并游说其传统盟友,在对抗中国问题上取得共识。

此次日本首相菅义伟访美,被认为是拜登政府将从与其捆绑最为紧密的盟友入手作为突破口,打造美国与其全球的盟友合作遏制北京的模式样板。

但日本有多大兴趣回应美国的制华战略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有分析认为,日本在短期内彻底在中美之间实现二选一站位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日本经济界在中国存在巨大的利益,日本经济正在不断加深与中国之间的关联,因此,即使在价值观上存在分歧,日本与中国彻底撕破脸皮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目前,日本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经济恶化程度十分严重,《香港01》从日本经济产业省了解到,截至4月7日,日本在过去一年中因新冠疫情而失业的总人数超过了10万人,同时有1,300多家企业倒闭。

正如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佐藤洋对《香港01》表示的那样,日本与中国的合作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日本期待与中国展开更多的经济领域的合作。

一边在与美国及其盟友一道在国际多种场合下对中国进行牵制,一边期待与中国进行更多的经济合作,日本经济官员的说话,体现出这个国家在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时矛盾的心态。

三、前瞻美日首脑会晤,联合声明会否有突破?

此次美日首脑会晤,外界最为关心的还是美国总统拜登首唔外国领导人的表现和美日随后可能发表的联合声明的内容。

其中,联合声明的内容又是舆论重点关注的对象。长野国际大学教授宫下清认为,联合声明对于中国问题的定调将直接影响今后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也会为拜登政府今后对华政策彻底定调。

而在最关键的涉疆、涉港以及人权等议题上,美日首脑的会晤后会否会发布一个比稍早前的美日2+2会晤更为“刺激”的联合声明,受到全球瞩目。

日本佐川和平智库高级观察员堀口凉认为,近期,日本政府对中国态度转为强硬,日本高级官员在多个场合下公开谈及中国的新疆、香港以及中国日益严峻的人权问题,这是一种政治风向的转变,日本政治风向的转变标志性事件就是此前日美2+2会谈发表的两国联合声明。

堀口认为,尽管日本国内依然有呼声认为,亲华能对日本带来显著利益,应积极促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日本的国事访问。但这种呼声毫无疑问已经在减弱。特别是来自经济界和大财团对于友华呼声的主导性反而加强了日本社会和日本选民对中国的厌恶情绪,很多来自平民阶层的日本人认为日本资本大佬与中国的“勾结”是导致日本越发弱势的根源,“脱中是日本重新走向强大,在主导地区事务时拥有更强有力的发言权的必由之路。”

对于此次可能会发表的日美联合声明,堀口表达了悲观的看法,认为声明定调有大概率将超过日美外长防长2+2声明,指“对中国来说,能以何种态度接受来自日美的谴责,是关键。但北京在习近平领导下近期对西方表现的强势与平视恐让中国不会轻易吞下来自美日的‘指责’。”可以预料,日美首脑会晤后,无论联合声明内容如何,日本将受到来自中国更大的压力。

四、台湾“有事”,日本能否出手“相助”?

日本对华态度趋向强硬也让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台湾。近一段时间,台海局势紧张,美国不断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在台海刺激中国“核心利益”,而日本在之前的美日外长防长2+2会谈中也明确了追随美国的战略。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宽认为,日本对于台湾始终抱有责任感,这不仅仅是因为有着二战时期的殖民史,战后日美同盟已经对日本自身安全的显示考虑也使得日本在台湾受到攻击是很难“袖手旁观”。

至于日本会介入到何种程度,中西认为,日本自身受制于和平宪法,在对外军事领域难有大作为,但近年来日本通过修法对西南地区有事和防卫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认定,因此,台湾有事,日本在军事上的介入是毫无疑问的。同时,日本还可能在日美安保条约的框架下,在助力美军协防台湾上起到作用。

“但无论如何,这种与中国之间直接的碰撞会给日本带来多大的损失,难以预料。”中西表示,东京应与北京保持沟通,台湾问题至关重要,日本政界和学界很多观点也认为,即使在北京的政治风向中,民族主义氛围越发浓厚,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台海问题上亦会保持“充满智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