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最后期限再推迟 谁有资格嘲笑特朗普?
4月2日宣布全球“对等关税”后,4月9日在美债美股的波动下,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得不宣布暂缓关税,将最后期限推迟90天。而伴随着7月9日最后期限临近,特朗普发信函给日韩等14国宣布将关税生效最后时间延长到8月1日。本质上是暂缓征收关税。
最后期限一拖再拖是否是特朗普的失败,是否意味着美国关税大棒并不奏效?
美国的关税政策是全球性的,谈判时间不够本身就是很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关税牵连甚广,引发的连锁反应需要美国应对。美股美债的波动是特朗普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关税大棒有其局限性,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政策的失败。我们不能用输赢、成败来定义形容特朗普关税。其他国家更没有资格来嘲笑特朗普。
推迟最后期限可能是特朗普当局与各国谈判不顺的情况下必须做出的妥协,也可能是特朗普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也就是交易的艺术。就拿关税信函连说,特朗普先说4日寄出,后又改口7日寄出,寄出的数量一开始说可能有12或15封,到最后是14封。特朗普反复无常,三个多月来在关税问题上改口二十多次。通过言论的模糊性、政策的临时性,制造谈判的紧迫感,是特朗普常用方法。不到最后一刻,很难说输赢。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拥有议价的主动权。特朗普全球对等关税的本质是施展经济霸权,进行最大面积的全球性收割。美国宣布提高关税,强硬如中国,能够争取到的也不过是有同美国谈判的筹码,不任由美国宰割。
日内瓦会谈中美双方只是取消了非理性关税,伦敦会谈只是确认了稀土换芯片,双方取消一些限制性措施。至于关税,美国已经对华加征10%的基础关税,20%芬太尼关税,其他约定通过谈判解决的34%,至今还没有谈妥,中国事实上正在承受美国带来的高关税。
已经同美国达成协议的越南最后接受美国对越南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0%关税的事实,为了避免被美国征收46%的关税,越南承诺美国商品进入越南则不需支付任何关税。
美国的全球对等关税政策本质上是让各国以此为契机同美国进行谈判,或多或少美国都能获得利益。谈判不过是确认各国能承受的被勒索限度在哪里。任何国家单独同美国交手,都没有绝对的压倒性的实力优势。作为被勒索的一方,任何国家都没资格嘲笑美国,更没有资格为美国后退一步降低勒索标准、延迟勒索期限而沾沾自喜。
美国以往的霸权逻辑非常隐蔽,善于将自身包装为自由民主平等的道德高地,而特朗普上台后撕下了仁慈的假面,施展的是暴力霸权。将无偿提供的大国服务取消,改为同各国交易,并以实力地位在合作中勒令各国对美国让渡利益。
关税的本质是敲诈勒索,美国不能随心所欲大获全胜,但是有实力斩获颇丰。各国如果不团结起来,将很难在关税谈判中改变被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