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矿产协议|特朗普终究遂了心愿 乌克兰也守住一丝底线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在美国强硬施压和乌克兰强烈挣扎下,从2月启动谈判到4月30日,一波三折的美乌《矿产协议》,换了个《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的名字,终于签了。通过这份换汤不换药的协议,美国拿到了乌克兰矿产资源的优先开发权,特朗普也在就任总统100天之际拿到了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外交成果。根据彭博社报道称,该协议将使美国享有新投资项目的特权,以开发乌克兰的自然资源,包括铝、石墨、石油和天然气等。

而乌克兰所诉求的一些底线,也在协议中以纸面方式得以保留。从媒体曝光的协议内容可以看到,特朗普在主权问题上全面矮化与霸凌乌克兰的企图落空。比如,协议开篇就点明了,乌克兰领土和领海内的所有资源均为乌克兰所有。美乌重建投资基金的份额由双方各占50%,谁也没有控股权与决定权。另外协议内容中还有一条,即该协议符合国家立法,不违反乌克兰任何国际义务,且符合欧盟宪法和欧盟一体化目标。其中的言下之意就是,乌克兰有权决定是否加入欧盟,对此美国不得横加干预。这与原来的协议内容都有出入。

尽管协议本身对美国并无多少约束性;双方的妥协也更多是技术层面的,执行层面未来可能会有诸多变数。而且对乌方的保证也仅仅停留在与美国利益的深度绑定上,但对乌克兰来说,在特朗普掐着脖子威胁下,能达成这样一份耻辱的协议,获得美国虚幻的所谓“安全”承诺,已经算是一种耻辱的胜利。乌克兰能做的选项并不多。

依据乌方5月1日公布的协议内容,美乌共同创建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旨在吸引全球投资注入乌克兰。该协议的主要条款主要包括:

所有权与控制权:全部所有权和控制权依旧归属于乌克兰。乌克兰领土和领海内的所有资源均为乌克兰所有,乌克兰政府有权自主决定资源开采地点,协议明确规定地下矿产归乌克兰所有。

平等伙伴关系:基金设立比例为50:50,乌克兰与美国将共同管理该基金,双方均无主导投票权,充分体现了两国间的平等伙伴关系。

2025年2月28日,美国华盛顿,图为到访白宫的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发生言语冲突。(Getty)

国家财产保护:协议未涉及私有化进程或国有企业管理的变动,国有企业将继续归乌克兰所有,例如乌克兰石油和乌克兰能源等公司仍保持国有性质。

无债务负担:协议未提及乌克兰对美国的债务义务,其实施将通过平等合作与投资提升两国经济潜力。

符合宪法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该文件符合国家立法,不违反乌克兰任何国际义务。尤为重要的是,此协议将向其他全球参与者释放信号,表明与乌克兰开展长期(数十年)合作具有可靠性。

基金资金来源:基金将完全由新许可证收入填充,涵盖关键材料以及石油天然气领域项目新许可证资金的 50%,这些资金将在基金成立后纳入预算。已在进行的项目收入或预算收入不包含在该基金内。

立法变动适度:基金运作仅需对预算法进行修改,协议本身需得到乌克兰最高拉达的批准。

美国助力吸引投资与技术:基金由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提供支持,将助力吸引来自美国、欧盟以及其他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国家的基金和公司的投资与技术。技术转让和开发是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乌克兰不仅需要投资,更需要创新。

税收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捐款在美国和乌克兰均不征税,以确保投资获得最大收益。美国向该基金提供了捐款,除直接资金外,还可能提供新的援助,如为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乌克兰则通过新地块的新许可证新租金贡献50%的国家预算收入,若有必要,还可在此基础数额之外额外捐款。

乌方称,该基金随后将投资于采矿、石油天然气项目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或加工项目,乌克兰和美国将共同确定资金投向的具体投资项目,且该基金可专门投资于乌克兰。预计在最初的10年里,基金的利润和收入不会进行分配,而是全部投资于乌克兰的新项目或用于重建,具体条件将进一步商讨。

乌方说明,该协议的达成对两国而言均有利好。美国在协议中表明愿意为乌克兰实现长期和平贡献力量,并认可乌克兰通过放弃核武库对全球安全所做的贡献,彰显了其对乌克兰安全、恢复和重建的坚定承诺。

但实际上,就如一些评论所言,原本泽连斯基主动向美方提出签订“美乌矿产协议”的初衷,是想用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来换取美国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然而在这份《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中,横看竖看都没有看出美国对乌克兰作出了任何安全保障上的承诺。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乌克兰除了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也就是没有丧权辱国以及拒绝了特朗普在经济上的敲诈之外,并没有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