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排队同美国谈判:中国的贸易战打法已经变了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战打到今天暴露了诸多短板。比如在股市债市跌宕之下特朗普不得不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在各路商业巨头的游说之下,特朗普又将半导体等电子产品从对等关税中排除。美债美股美元的稳定性是特朗普无法忽视的,大财团大公司的利益是特朗普无法牺牲的。关税战不是特朗普想怎么打就能怎么打的。

同样,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暂停90天后,只有中美两国互相加征超过百分之百的关税。如何从离谱的关税税率中脱困,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也不是美国想要结束就能结束的。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4月14日称,他仍然希望与北京达成一项重大贸易协议,这需要一种与过去的贸易和货币协议截然不同的模式。他强调,关税并不是玩笑,因涉及的数字很大。他认为这些是不可持续的,没有人希望这些关税保持下去。

但和美国提到谈判协议不同。中国舆论场对于关税战并没有马上停战谈判的论调。

特朗普发起关税战,过去一周中美贸易战一直升温,美国10年期国债孳息率急升,徘徊在4.5厘水平。(trading economics)

中国当然清楚贸易战没有赢家,也明白税率已经是数字游戏毫无意义,更知道解决问题最后需要谈判。之所以不会马上同美国谈判,除了子弹要再飞一会展现威力,除了关税战已经是政治外交战不能轻易妥协,这中间最为关键的是关税战对中国来说是重大机遇。

如何应对来自美国的打压是中国崛起道路上最重要的外部挑战。如果中美之间的博弈不发展成为东西方两个集团的对抗,那么中美对抗就不会变成冷战,就不会有重大升级。

当美国通过对等关税站在了全世界的对立面时,中国第一次在面对美国时不是孤军奋战。美国以往的盟友欧盟、日韩等第一次和中国一样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积极同欧盟沟通,中国领导人访问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是寄希望于透过合纵连横确立中国在应对美国对等关税战中的作用。

中国为各方提供同美国谈判的援助力量,在这过程中如果能够建立协作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将能避免日后美国联合各国打压中国。可以说,特朗普的关税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取信于各国的机会。

成功不是等来的,各国同美国的谈判越顺利,美国的关税敲诈就越成功。中国不可能助长美国轻易收割关税成果的习惯。

关税战打得越持久,谈判越深入,中国的确定性同美国的不确定性的对比效应越持久,对中国的国际形象越有利。

美国要的是各国排队同美国谈判。单独面对各国逐个击破,美国占有优势。中国不会加入排队同美国谈判的队伍。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各国排队同美国谈判。

美国寄希望于关税解困债务危机,引导产业回流,更多的考量是解决美国面临的实际经济问题。而中国迅速捕捉到了关税战背后的巨大政治外交价值。

2020年中美曾通过直接谈判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图为特朗普与中国时任副总理刘鹤签过协议文本后互相握手。(美联社)

中国奉陪到底要的是有一个更好的对美谈判的结果。最好的交朋友取信于朋友的过程,就是带领朋友打胜仗的过程。如果不是立志带领各方打赢对美关税战,中国就不会有如此积极的合纵连横行动。

不是中国财大气粗可以忽略关税战带来的损失,而是中国的政治稳定性、中国前八年的经济调整准备,为中国提供了可以兼顾各方辗转腾挪的空间。

理解中国如今应对关税战的逻辑,离不开这三个维度:全球关税战背景下的中美贸易战,上百国家同美国谈判背景下的中美谈判,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对美斗争机遇。

解决中美问题的切入点不只是中美,中国同其他各方的信任协作问题解决了,中美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中美最终会透过谈判解决问题,但不会是中国排队同美国谈判,要解决的也不一定只是中美两国的关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