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特朗普大半个世纪的贸易政策全面转向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美东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对全球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据梳理,美国将对中国征收关税34%(在今年已加20%基础上加征,则为54%)、欧盟20%、越南46%、日本24%、韩国25%、英国10%、泰国36%、瑞士31%、南非30%、孟加拉37%、新加坡10%,菲律宾17%、斯里兰卡44%、沙特阿拉伯10%、柬埔寨49%、中国台湾省32%、印度26%、印尼32%、马来西亚24%。

特朗普特意在白宫举行了一个盛大仪式,称这一天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解放日”,“这是我们的经济独立宣言”。

特朗普随后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以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美国一直在遭受其他国家的剥削,他要为美国挺身而出,“现在,终于将美国放在第一位了”。

特朗普的关税行动受到各方的口诛笔伐。

中方宣布将采取反制措施。加拿大将于3日公布具体反制措施。欧洲则警告,美国提高关税会造成全球重大经济混乱。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一天前表示,欧盟有强有力的报复措施,欧洲手上“有很多张牌”,包括贸易、科技和欧盟的市场规模。

特朗普第一任期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特朗普第二任期一开始美加美墨贸易战率先开打。但是现如今的全面对等关税政策表明,美国的贸易战不是针对个别国家的特定行动,而是全面的关税行动。

不管是美国的盟友以色列、英国、日本,还是新兴国家中国、印尼、土耳其,关税战全面开花,并无特别优待一说。

2025年4月2日,美国华盛顿,图为特朗普在玫瑰园签署行政命令。(Reuters)

有声音认为这是特朗普政府“新重商主义”策略全面升级,事实上这是美国贸易政策的全面转向。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来引导制造业回流美国、重构全球产业链的行动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大水漫灌式推进,特朗普寄希望于大力出奇迹。

过去200多年的美国贸易史,是在自由与保护之间摆动的历史。

从建国初期,特别是从1789年联邦宪法赋予国会征税权之后至1933年,美国主要采取保护性质的高关税政策。

当时美国实现了从原英属殖民地到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飞跃。在此巨变过程中,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高关税政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年4月2日,美国华盛顿,图为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对等关税措施。(Reuters)

从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实施后至1973年,在自由贸易主义指导下,美国通过签订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走上了低关税政策之路。

原因是二战后当时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重建战后世界经济。冷战开始后,美国战略的重点是团结盟友对抗苏联。为了实现这些国家战略目标。美国在关税上做出了不少让步,以帮助盟友发展起来。比如,允许盟友对美国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而美国对他们的出口保持开放。低关税导致美元大量流向盟友,有利于帮助盟友迅速恢复经济。

苏联解体后,美国建立单极霸权,原本扶植盟友快速发展的低关税政策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但是美国在单极霸权的梦幻中认为趁机收割全球红利的全球化有利于美国的利益。于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美国价值观,并附带容许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依靠美国的低关税政策快速发展工业。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企业参与了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并分得了产业链中的上游利益。尽管美国制造业受损,全球工业化格局被低成本国家主导,但是美元霸权得以巩固。

图为2025年4月2日,美国纽约州水牛城民众集会,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此前针对加拿大的税政策。(Reuters)

特朗普将关税作为武器,全面加征对等关税,从更长远的历史来看,是在扭转单方面对盟友、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的低关税政策。原因是长期低关税政策导致美国的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金融化和资本化导致的经济繁荣并不是普惠性的,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无法从经济发展中获益。特朗普希望引导制造业回流美国,重铸美国作为大国的经济工业根基,并收割更多的铁锈地带和底层人民选票。

只不过在试图通过关税重构产业链的过程中,美国也正在通过货币政策来维护美元霸权。长期以来强势美元一直是美国金融实力的标志。但是强势美元并不利于美国本土商品建立优势,只会导致美国出口商品更加贵进口商品更加廉价,这对美国的制造业来说没有好处。

特朗普不只是全面推行关税政策,他对于美联储宣布基准利率维持在高位颇有微词,甚至可能会主张让美元贬值来辅助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只不过美联储向来独立决策货币政策,特朗普要想随心所欲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并非易事。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特朗普政策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