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频频 印度替谁伸张正义

撰文: 廖士锋
出版:更新:

近期不丹与中国的边境争议再度涌上国际媒体版面,加上中印分别出访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诸国算是近期的国际热区。而在充满着中国倚强凌弱或者中印博弈的观点后面,当地的地缘政治、历史文化脉络以及英国的殖民遗绪,仍然需要更多的关注。

由于英国与印度的传统关系,以及美国与英国的传统关系,近期看到不少英语系媒体热议中国“欺负”喜马拉雅诸小国。这一系列的新闻,都在凸显一个现象:喜马拉雅山诸小国极需有一个强权出来捍卫正义、维护权益,以防中国过度“侵门踏户”,而这个若隐若现的正义之师,就是印度。

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合理化印度对不丹、尼泊尔的干涉和控制,并遮盖了主权国家相互平等的理念,而没有全面顾及到两个世纪以来该区地缘政治脉络和巨变。毕竟不论是不丹、尼泊尔或者被吞并的锡金,建国历程都远远比“印度”要长久。藏在不丹、尼泊尔“受害者形象”下面的事实是,真正剥夺不丹、尼泊尔主权独立的国家,其实是建国之初即强硬继承“大英帝国遗产”的印度,尤其不丹外交受印度“指导”之深,近七年仅有2020年11月25日新增德国这一邦交国,不仅与中国、连与美国都未能建立邦交关系。

当代印度大幅度继承英属印度在南亚周遭的特权,图中黄色区域为土邦或者保护国。(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而当代印度主要的凝聚力是靠印度教信仰,而不是民众自发对印度这个国家的认同。台湾官媒中央社即曾报道,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疫情期间,以印度教苦行僧的“tapasya”(缩衣节食和苦行)和“tyag”(牺牲),及印度人最常接受与实践的牺牲小我让家族改善生活的“Sanskaari”等概念,试图说服民众接受国家的防疫政策。

另外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登及也曾撰文分析,印度之所以对中政策强硬,是因为疫情失控使然。除了加勒万河谷冲突外,近日也传出中国大陆将在雅鲁藏布江(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建设水电站,亦引起印度极大的反弹,当地媒体指控中国将河流“武器化”。中印关系确实仍是延续一定的紧张氛围。

但是,中国对尼泊尔、不丹的外交语汇中,常常使用“支持(或尊重)尼泊尔(或不丹)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常有意无意指出“第三国”干涉不丹、尼泊尔内政。就此,如果中国要推动喜马拉雅小国“恢复”完整的主权,印度也更不可能善罢罢休。而处在中印之间的喜马拉雅山各小国,是否真能享有独立完整的主权?应该怎么斡旋于中印两强之间?在目前的国际舆论风向下,可能仍会继续受到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