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为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反应过激

撰文: 吴迪
出版:更新:

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已然敲定,两国先后于12月13日公布了官方声明。遍览双方表态,大致包括四个重点内容。

第一,两国推延原定于12月15日进一步相互加征关税的计划;
第二,美国同意在协议签署后撤回一部分已加征关税,将覆盖1500亿美元之中国商品15%的关税撤回至7.5%,中方亦将撤回对等关税。两国在后续谈判会继续撤回已加征关税;
第三,中国会在2017年购买240亿美元农产品的基础上,未来2年每年增加购买约160亿美元采购,另还会采购能源、制成品、服务类美国商品;
第四,对仍然加征关税的部分,两国将进一步扩大商品豁免范畴。

接下来,两国将“完成各自的法律审核、翻译核对等一些必要的程序,然后再商定时间、地点和形式来签署这份协议”。按照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13日的说法,两国将于2020年1月正式签署。

想了解2018年底至今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请点击放大观看:

+5

事实上,当下的态势于11月期间便已经有明显征兆。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方牵头人莱特希泽及努钦(Steven Mnuchin)三度通话。相较于美方含糊且多变的措辞,中国官方通稿向来措辞严谨,而这当中的措辞差异,已经清晰地透露出谈判较为可期的进展。

11月2日,“双方就妥善解决各自核心关切进行了认真、建设性的讨论,并取得原则共识。双方讨论了下一步磋商安排”;11月16日,“双方围绕第一阶段协议的各自核心关切进行了建设性的讨论,并将继续保持密切交流”;11月26日,“双方就解决好相关问题取得共识,同意就第一阶段协议磋商的剩余事项保持沟通”。

从“取得原则性共识”到“围绕各自核心关切进行建设性讨论”,再到“就解决相关问题取得共识”,可以看到两国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工作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

《香港01》自11月起两度发文,判定中美将于12月圣诞前或最晚庚子年春节(2020年1月25日)之前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之所以有这种判断,并非基于新闻变更,而是基于两国的政治经济基本盘。

首先,中美政府都需要藉签署第一阶段协议达到自己的表面诉求和实质诉求。华府的表面诉求是削减贸易赤字,实质诉求是为了2020总统大选,持续炒作中美谈判,维持其作为“特朗普外交功绩”的重要性,尤其是考虑到美国国会在12月13日官宣当日确定将于下周全票表决总统弹劾案的背景;北京的表面诉求则是两国撤回已加征关税,实质诉求是藉著不断的协议、不断的接触,维系中美关系的稳定。

其次,两国都需要在来年经济预期不佳的情况下,于重要节日来临前提振各自市场的信心。这是一个真切无比的考量。中共刚于10日至12日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遍览通稿内容,可以预判中国经济在2020年依旧需要承受结构转型、全球增速放缓的压力,而各界对美国2020年经济表现也普遍看衰。此时,中美贸易战倘若持续或恶化,无疑是一个重要负面因素。两国各行各业的持份者,都需要一些利好消息。

毕竟,市场的信心不仅是经济因素,也是重要的政治考量。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于12月12日确认,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根据相关企业的申请,有序开展部分大豆、猪肉等商品加征关税排除工作。(AP)

应该说,美国政府原定于12月15日向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一个月前开始就已经不可能落实;至于中国购买多少美国农产品,虽然对特朗普而言很重要,却一直并非难事——中国是愿意买的,问题反而在于美国有多少货可以卖而已。

因此,此前阻碍两国签署第一阶段协议的要点,则一直在于两个细节。其一,“两国在第一阶段协议中按多少比例回撤已加征的关税,以及未来分阶段回撤所有已加征关税的时间表”,其二,“两国在第一阶段协议中写入多少中国金融及公司法改革的承诺,以及具体落实时间表”。如今看来,两国已就这两方面达成共识。

接下来,两国会就“第二阶段协议”、“第X阶段协议”和“最终协议”进行后续谈判,谈判过程顺利与否受多方因素所决定,且不确定因素将主要来自于美国政治,包括特朗普的竞选压力、媒体舆论质疑“特朗普未能取得最佳成果”等等。反观中国,则会在符合经济改革需求及国家主权的基础上,继续以“谈,大门敞开;打,随时奉陪”的态度与美方保持积极交涉。

所以,人们一方面不必看衰现阶段中美贸易谈判,基于两国政治考量,第一阶段协议不会再生差错,必然在短期内签署。另一方面,也应对2020年中美经贸谈判抱持平常心,正确认识其本质:本质上,这不是一场经贸谈判,而是一场对两国政府能否理性管控两国关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