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交易艺术或已过时
中国商务部已在11月14日前后发表了最新表态。就中美贸易战与“现第一阶段协议”的动向,北京强调贸易战由加征关税而起,也应由取消加征关税而止,其重要性应该由双方共同估量,以及“愿与美方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彼此核心关切”等。
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1月12日主题为“贸易与经济政策”的演讲中有意谈及的“中国急于跟美国达成一个贸易协定”,北京暂无针对性表态。可见,特朗普在选举季节有意提及的“中国对美倾销”,“扼杀美国就业”等语并没刺激到北京,他的“交易的艺术”也正逐渐因过时而失灵。
房地产商人的行为方式
特朗普的很多发言仍未摆脱其商人时代的信条,即《交易的艺术》。他1987年出版的这本书观点甚少,内容简单平实。能让外界捕捉到特朗普的行为模式。
已跻身美国最高政治舞台的特朗普仍继续从他商人生涯中吸取能量,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本领,以求进退有据,左右逢源,进而以强力意志展现果断决策。
根据这本书,特朗普的行为模式一般落实在四个阶段及十余种方式。即首先提出惊人目标(Think big),并在提出目标之际做好最坏的打算;其次是重视宣传(Get the word out),展开宣传心战(through promotion and through psychology),借虚张声势或反复无常的手段给对手施压。
再者是决策摇摆,将选项最大化,进而借稀缺市场竞品等元素吸引竞争对手,同时暂时收起签约意图,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最后尽量了解市场动向,确保“出货”(deliver the goods)与兑现交易,以期取得直观的结果。
此外,这本书还宣传了特朗普执着于“同时推进很多交易”的策略,而房地产业只要落实一处交易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因此,特朗普颇具赌博性的“交易艺术”能让他在房地产商时期取得几场关键胜利。而从2017年至今的特朗普施政行为来看,交易的艺术仍然是他的备选方针。
在外交活动中体现商人色彩
首先,就提出惊人目标这一点而言,特朗普从2016年参加竞选开始就威胁要对全部中国输美商品加征45%关税。从2018年3月22日,以特朗普签署法令,指示美方对总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开始,美方逐渐抛出大额清单。
特朗普本人还在2018年7月暗示能再对价值5,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今,在一年之后的11月12日,即便实情并非如此,特朗普仍称自己已经让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建立起的供应链开始崩溃”。
其次,在宣传与攻心等环节上,特朗普团队从2018年5月至今在一直努力寻求构筑中国在寻求达成协议的印象,当时美方官员称中方会满足美方很多要求,其中包括至少多购买价值2,000亿美元商品等内容,到2018年12月和2019年5月前后,美方还释放过“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达成协议”等信号。到2019年5月10日凌晨0时01分美方对中国产品上调关税前,美国还借媒体大举释放了“中国出尔反尔”等信号。
特朗普本人甚至还在2018年12月11日放出过“如果对达成史上最大的贸易协议有帮助”,他本人愿意为被加拿大羁押的中国华为通讯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求情”的风声。相比之下,特朗普在11月12日演讲中的“美国只需要一个对美国有利的贸易协定”,而中国“急于跟美国达成一个贸易协定”的表态无疑显得小巫见大巫。而这种套路也在不断被外界所领会。
至于在决策反复摇摆这一点上,美国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2018年5月30日第一次签订协议,进而在同年6月15日突然撕毁协议,宣布对价值500亿的中国商品加税。在一年之后,特朗普及其团队又在2019年5月6日以中方“试图重新谈判”为由重启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税,打断了此前半年间中美五轮对话的成果。
考虑到就在2019年8月23日时,特朗普曾一度在社交网络上发文,就中方对美国商品加税一事,威胁将在10月1日把价值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从25%提高至30%;并于9月1日生效的另外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将从原计划的10%升至15%,这也让中美在2019年7月至9月间的对话,以及在10月中旬达成的“实质性第一阶段协议”显出了相对可虑的一面。
最后,在开具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这一点上,特朗普对“实质性第一阶段协议”的态度也让也让观察家颇感大开眼界:该协议解决了一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面的问题。中国似乎还将按计划购买美方声称的“价值400亿至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虽然美方并不能马上得到中方在知识产权和金融开放方面的“良好进展”,可美方仍得到了在农产品问题上的正向回馈。
不过,考虑到中美仍需进入“实质性第二阶段协议”的讨论,加之美方甚至还称“特朗普尚未就计划在12月对华征收的额外关税做出决定”,在特朗普近期暗示中国“现在急于跟美国达成一个贸易协定”时,北京多半也能理解这种“交易的艺术”的实际效果。
当然,特朗普的贸易战并不是唯一的,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对欧洲、印度、日本同时发起了贸易谈判。特朗普11月12日演讲中也痛批“美国联储局、美国前总统、欧盟、印度、韩国”的做法,这与其同时推进多项交易的意图基本一致。
他的招数就这些了
历经了两年的鏖战,北京没有像特朗普当年的商界对手那样放弃。面对特朗普纵横商海几十年,已经被外界基本摸清的“经营的艺术”,中方也针锋相对地顶了上去。
在2019年下半年以来的对峙中,中方也迎着特朗普阵营的摇摆反复不确定,开始了相应的对策。当美方坚持要求中方在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使用“更强有力的措辞”时,中方往往能看出美方的意图。为此,双方的妥协和让步都局限在相对较小的领域。
同理,美国还希望在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问题上制定一个具体的大数目字,譬如特朗普本人倾向于定在500亿美元上,但中方更倾向于落在“市场化的方式自主采购”这一点上。
此外,北京一直要求美国分阶段取消关税,而美国却在10月中旬以来一直坚持“美方必须视中国执行协议的情况分阶段取消新增关税”,甚至还要把目标对准中国国有企业,至此,坚持其“交易的艺术”的特朗普应该能感到局势的艰难。
事实上,对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展开“贸易战”的美国近几个月来的进展也并不顺利。美、日两国虽在9月下旬达成局部贸易协议,日本将为70亿美元美国商品打开市场,但这一初步协议还需要再在未来四个月内“完成谈判”。
至于自2018年以来因汽车关税与美国瞠目相见的欧盟,美欧仍将继续“推迟六个月”继续展开相关对话。美国商务部虽然在11月3日称,美国在与欧盟、日本和韩国的汽车生产商进行了“良好对话”后,美国或许无需在本月稍晚对进口汽车课征关税。但欧盟外交官就认为,“关税威胁仍会被当作筹码”。
虽然美印贸易战暂时规模较小,随着两国贸易谈判的进行,新德里屡屡推迟关税的落实,但到2019年6月,新德里还是顶着美国“印太策略”,宣布对美国展开反制活动。很显然,与美国对峙的各方也算是看到了特朗普手段的规律,不甘心受制于美方,现在甚至开始互相观望的阶段。
至此,特朗普似乎也需要面对一个现实,即他终究无法按照商业博弈的方式来处理政治博弈问题。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不是身为房地产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能够轻易体会和掌控的,而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经验也就因此逐渐在贸易战的搏杀中显得过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