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奈习莫会:一场不那么重要的重要会晤

撰文: 徐秋梦 吴迪
出版:更新:

上周五(10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着专机顺利抵达印度的金奈国际机场。当他踩着黑色皮鞋步出舱门之时,等待他的除了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邦长普罗希特(Banwarilal Purohit)和首席部长帕拉尼斯瓦米(Edappadi K. Palaniswami),还有成千上万各界的群众和青年学生。他们手举起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的照片,欢呼“中印友好”,两千名学生更是戴上面具,排列砌出了“习近平”三字。

习近平在抵达印度之前,或许已预料到会有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但即便如此,莫迪和印度人民的接客礼最终还是有些令人出乎意料。

感受完热情欢迎仪式的习近平,在当日下午与莫迪进行了简单的会面,并一同参观了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翌日(10月12日),习近平和莫迪在泰姬陵渔夫湾水疗度假酒店进行了约50分钟一对一的会谈。

从媒体公布的照片可见,习近平和莫迪在上周五的会面轻松愉快,两人在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边散步边交谈,过程中,两位领导人还不时露出笑容。而从中印官方上周六公布的官方通稿看,两位领导人的会谈十分顺利,会晤氛围融洽。

+3

未签署任何协议

近段时间,中印两国因克什米尔问题处于微妙的氛围之下。上周二(10月8日),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赶在习近平出访印度前访华。两人会晤期间,习近平表示,中方支持巴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希望当事双方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对此,新德里立即作出回应:“毋须其他国家对印度内部事务发表评论。”

在如此微妙的时机下,习近平的出访引起了不少舆论关注。那么,此次印度之行,习近平与莫迪到底谈了些什么?双方有何共识,是否达成了协议?

综合中印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书面协议虽然并非此次两国元首的非正式会晤目标,但在会晤期间,二人仍谈及多个合作与分歧内容,包括在经贸达成了一定共识和规划。

印度外交秘书长顾杰凯(Vijay Keshav Gokhale)表示,两国领导人在上周六举行了90分钟的一对一对话,随后,两国的代表团举行了对话,莫迪还为习近平举行了午宴。细细一算,两国领导人共举行了六小时的一对一会晤。

六小时的会晤谈出了一个计划。顾杰凯指出,在贸易关系上,两国领导人强调建立新的机制的重要性。“我们将建立一个新的机制,在更高的层次上讨论贸易、投资和服务。中国方面由副总理胡春华牵头,印度方面由财政部长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牵头。” 他还说,习近平提到两国要在防务上更多交流、增进互信,此外,两国领导人并没有讨论克什米尔问题。

习莫会当中,两人畅谈中印历史。(新华社)

另一边厢,中国官方报道则泛指中印两国领导人同意应当互相尊重,努力合作共赢。

从两国的官方表态可以看到,中印领导人在会面中谈到了经贸、防务的话题,更是要在经贸、投资服务之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对接机制,为两国未来的经贸合作做好铺垫、开拓空间。不过,就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双方并未签署任何协议和合同,具体的计划似乎未真正成形。

莫迪同意明年再会晤

除了公布两国未来的“合作计划”,顾凯杰还透露,习近平邀请莫迪2020年访华,进行下一次的非正式峰会,莫迪接受了邀请。金奈会晤是中印两位领导人的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去年4月28日,莫迪飞往武汉与习近平举行了第一次非正式会晤。莫迪在本次会面中接受邀请,意味着中印领导人还将举行第三次非正式会晤。

追溯中印关系的变迁,去年4月,中印首脑的首次非正式会晤可说是两国关系的一大转折点。由于2017年6月至8月的洞朗武装对峙,中印关系曾一度处于低谷,中印领导人之间的外事互访也因此受到了较大影响。在经过一年多的“冷静期”之后,中印关系终于得到回缓。两国关系也随着莫迪的武汉非正式访问而破冰。可以说,非正式访问对两国来说有着积极影响。

莫迪政府希望能够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经验与模式。(Reuters)

中印关系存在着脆弱性,例如中印边界问题和印巴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人应约以非正式的形式再度相会,在延续前次氛围、增加两国互信的同时,也为克什米尔地区带来了一丝稳定的预期。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习近平在会见莫迪时指出:“去年我和总理先生在武汉成功会晤以来,中印关系迈入健康稳定发展新阶段,会晤的积极效应不断显现。中印互为重要邻国,是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大国。维护好、发展好中印关系,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政策。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印在维护稳定和推动发展方面肩负着愈来愈重要的责任。”

“未来几年是中印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期,也是中印关系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对中印关系把舵定向,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中印关系百年大计,为中印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携手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习近平说。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不确定因素造成两国关系的动荡,两国元首“非正式会晤”机制的建立,可以说是为中印外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面貌。第一次为先例,第二次为惯例,如今两国同意于明年举行第三次非正式会晤,中印元首的有效谈话机制也随之成形,为两国迈过绵延数十年的战略质疑提供了解决的渠道。

对莫迪及其侧近来说,习近平的南印度之行不仅具有国际意义,此行同样有为其麾下人民党助选的意味。(路透社)

金奈习莫会的意义

或许有人会追问:此次会议到底有何重要性?中印首脑的非正式会晤意义何在?难道仅是习近平安抚印度之行?

中印关系一直存在着不确定性,中印边境问题、印巴冲突等都有可能会对两国关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考虑到中印关系对中国外交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稳定两国关系是中国必须面对的一项挑战。

一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去年两会记者会上表示,“面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百年变局,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两个超过10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相继走向现代化,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最应避免的是相互猜忌,相互消耗”,“建立起政治互信,喜马拉雅山也阻挡不了相互加强友好交往。缺乏互信,一马平川也难使双方走到一起。”建立战略互信是中方眼中最紧迫的政治目标,而莫迪显然也认同。

两国增强互信的方式有许多,其中包括领导人间的友好互访,防务、外事互动增加。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之事,这不仅需要后期在各个方面和领域(如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更需要双方政府在外交领域付出努力。相较于正式出访这种带有明确而具体目标的方式,“不求交货”的非正式会晤或许才最适合中印这两个仍存在诸多分歧的国家。

在此认知下,此次“金奈习莫会”既重要,也没那么重要。

其不重要之处在于,一是因为这次访问并不图具体的、记录于公文上的“成就”,二则是因为待人们数年后回望,“2019年金奈习莫会”只会是中印首脑每年相约而见的众多会晤之一。

然而,其重要之处则也恰恰在于,习近平与莫迪的第二次非正式会晤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延续了去年首次会晤的友好氛围,也为中印首脑之后的非正式会晤机制做好铺垫。就解决战略互信而言,这两位强势领导人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契合,可谓是最难也最重要的第一步。

或许,当中印领导人能像中俄领导人那般建立根深柢固的战略互信时,中印两国能创造出的协作成果,也将随之井喷,一发不可收拾。当然,此为后话。

上文刊载于第184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0月14日)《金奈习莫会:一场不那么重要的重要会晤》。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