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刺激内需到助推国产:解析北京750亿清单的贸易战对策

撰文: 唐晓东
出版:更新:

北京时间8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这场大会上,习近平特别强调了中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美方不止一次暗示“中美脱钩”,美国总统特朗普还要以《紧急经济权力法》相胁时,北京的这一表态就显出了某种底气。很显然,中方这种自信不是无因的。

目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8月23日发布的对原产于美国的价值750亿美元加税的公告,可能已经成为了解读中方意志的关键。这一清单相对2018年的600亿清单虽然加征税率不高,但比起一年前的600亿清单更显出了明显的针对性:较之此前中国在内需领域排除美国输入的关键商品,进而刺激内需的做法,此番中方就在大举助推国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方此番对原产于美国的5,078个税目、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只分别加征了10%和5%不等的关税,这较之2018年8月上旬时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分别加征25%、20%、10%、5%不等的关税的做法,看似力度略有下降。但就旷日持久的贸易战来说,对相关领域的加税也展示出了中方对特定产业的注意力。而这一点比起单纯加税更有特定意义。

必须承认,本次的750亿清单比起上次的600亿清单,外界可以发现很多相似之处,如针对美国水产、干果、水果、牛羊肉、谷物乃至药材的加税活动,无疑是进一步针对特朗普“票仓”产业的打击。

在这两批清单中,中国还继续对来自美国的223种纺织、纤维类商品采取措施。这其中继续包括了聚酰胺纤维(尼龙)、人造纤维、成衣、家纺等大类。考虑到2019年度的中国纺织品市场已继续呈现出口总额增速减缓,内需市场总体稳定增长的态势,国内市场的支撑作用正在逐渐提振呈现出口压力的中国纺织产业。

在人造纤维、成衣、家纺等领域,中美之间的产业地位是不对等的。(新华社)

此外,在特种工业以及精细化工材料上,中方也继续了一年前清单的态势。开始依靠原料、技术以及资本等后发优势追赶。

尽管中国企业暂时不能在一年内追赶上美国麦格昆磁(MQ)公司、纽特(NutraSweet,现属孟山都旗下)公司等先进企业在钕铁硼永磁材料以及阿斯巴甜类产品的领先优势。但依托中国稀土产业,且价格比MQ同类产品便宜30%到40%的中国同类产品已经在钕铁硼材料加征关税之后有了夺回市场的尝试。至于在化工领域,中国国内企业也进一步展示了自己的价格优势。

当然,在这场风波中,中国可能还在进一步展示自己此前并不具备,而今就已逐渐掌握的技术。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身处第二批清单,税目为“73044190”的“冷拔或冷轧的不锈钢制的其他无缝管”。

这一产品看似简单,但其用途就超乎外界想象:这类不锈钢无缝管包括长度超过1,000米的超长盘管,主要用于炼钢炉等冶金业设备。其制造工艺相当复杂,长期以来中国国内无法生产,以至于完全依赖进口

不过,近年来中国国内也有部分企业可以制造“光亮退火”(BA)级的类似钢管,伴随着关税措施的落实,它似乎也意味着中国长期进口国外超长盘管的局面或将得到改变。

不少分析人士和专家已经指出,未来中国的发展应该是在稳定出口的前提下,转向创新和内需驱动的增长模式。在中美贸易对垒加剧之际,考虑到北京已多次瞄准特朗普的农业州票仓并精准出击,他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就很明显:持续扩大内需也正在成为一种可行选择,剩下的就是看中国企业能否继续抓住机会,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