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大棒对华无用 是谁让特朗普信心满满?
来来回回千百遍,看客亦都好疲倦。贸易战尚未打完,中美又在汇率上交手。
《人民日报》8月8日发文“乱舞‘操纵汇率’大棒用心险恶”斥责美国8月6日将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的决定。这是美国向中国3,000亿美元商品增加关税后,又一个新的动作。
就在今年5月,此前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汇率操纵国”的报告中并不包括中国。如今,在中美贸易战升级之际,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白宫才将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这明显就是报复。
当然除了报复,这也是特朗普(Donald Trump)长久之愿。自他当选总统后,一直想将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但屡次都遭到了美国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与美国前经济顾问科恩(Gary Cohn)等人的反对。其中的原因是中国并不“达标”;再有就是该手段效应不佳。
英国广播公司(BBC)就指出,美国此举并没有改变很多,反而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不利于中美双方达成贸易协议,损害投资者的信心。
总归一句话,特朗普此计不通!既然不通,那特朗普为何还要做出这样的决策?
据《华尔街日报》透露,特朗普此次“计划”并非他一人决策,民主党参议院领袖舒默(Charles E. Schumer)以及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等部分白宫助手都对特朗普此计划表示了支持。
这么看来,特朗普有此一计除了自身意愿,也是受到了他人“鼓动”。
有趣的是,撇开纳瓦罗不谈,作为民主党参议院的领袖,舒默在很多问题上与特朗普分歧颇多,此次他“力挺”特朗普之举实属罕见。这实际上侧面显示出了舒默对“汇率操纵国”计策的信心。
舒默对该“策略”有此信心并非没有依据。美国此前在1988和2015年设立《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贸易便利和执法法案》界定“汇率操纵国”,是为了弥补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无法选择本币兑换汇率的水平和政策的弊端,防治其他国家利用政策调控自身货币汇率与美国做生意,让美国吃亏。
在这几十年中,美国此招也是屡试不爽。
从此前的历史记录看,韩国、中国及中国台湾都曾被美国界定为“汇率操纵国”。日本、德国、瑞士和印度四国曾进入观察名单。
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在被列入“汇率操纵国”之后,对美国提出的要求亦步亦趋,双双通过放松资本管制令韩元和新台币对美元升值,压缩经常项目顺差。虽然北京政府并未如韩国与中国台湾一般“好说话”,但也适度的对汇率进行了调整。
以往的“胜利”经验极有可能就是特朗普和舒默等人对此法信心满满的重要原因。
但再好用的招数,用久了会老套,更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失效。“汇率操纵国”的招数此前之所以有用,那是基于美国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美国的影响力让各国都忌惮若该国会对被贴上标签的国家进行经济、政治上的报复。
随着世界格局出现变化,各大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导致美国的绝对优势正在消退,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各国的影响力和威慑力已经大不如前,并不再是一呼百应。欧盟等经济体在中美贸易战中不愿站队美国,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特朗普和舒默等人并没有看清:美国已经不是从前的美国,中国更不在是以前的中国。他们依旧沿袭着此前的旧思维和眼光去对待中美关系,这就导致他们做了这次的“无用功”。
如今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进行一年,美国对中国的极限施压都没能让“双方达成共识”,足以显示出中国在经贸问题上有多刚猛。既然中美贸易战都没能让中国“低头”,更何况是这早已过时的“汇率操纵国”标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