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外交四面开弓 世界该如何扑灭特朗普的气燄?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继排场十足、于上月28日结束的四天日本访问行程之后,特朗普于周一(3日)一连三日国事访问英国,将获英国皇室隆重款待。不过,特朗普出访前就先为美英、美欧关系埋下外交地雷:他一方面批评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的脱欧谈判策略,提议英国要拒绝缴交“分手费”,另一方面又大赞脱欧党(Brexit Party)党魁法拉奇(Nigel Farage)、保守党前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等疑欧派大老,自以为是国际右翼思潮祖师一般,让英国传统政客及欧盟建制大感不满。除了如此高调插手英欧内部政治之外,在此中美贸易关系愈趋紧张的局势之下,特朗普更是四面开弓,将于6月10日藉边境非法移民问题,向墨西哥全部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之余,又将印度从免关税安排中抽走,开动贸易施压。

特朗普“愈来愈强硬”的自信

自去年中美关税战开打,评论界一直有特朗普将会联结盟国、集中针对中国的说法。无论是去年7月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一同宣布启动美欧贸易谈判,还是及后改动不大的《美墨加协议》(USMCA),也确实似有此等趋向。

容克在去年7月25日与特朗普达成开展贸易谈判的共识。(视觉中国)

直到特朗普在5月初再向中国加征关税,他及后也就决定取消对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钢铝关税,以促成《美墨加协议》的落实,并且押后对欧盟、日本等国开征汽车关税的决定半年,使美欧、美日的贸易关系暂时得到缓冲。此时,特朗普更愈似有集中抗华之势。

然而,想深一层,押后半年的汽车关税依然是悬在欧日头上的利剑,而且特朗普上月访日期间依然坚持会在8月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加上美国正在蕴酿制裁德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运输管道合作,将是强势介入欧盟内部政治的一步——如此种种动作看来,特朗普的缓和做法,只是暂时之变,长远向各国分别开弓,才是他的长期战线。

上周特朗普宣布对墨西哥开征关税,适逢《美墨加协议》的落实正有进展之望,可见特朗普对美国信心饱满:八成出口皆依赖美国的墨西哥,无论如何被无理压制——墨西哥根本没有义务要帮助美国解决其非法移民问题——也不能放弃类似《美墨加协议》的自由贸易安排。

有传负责对华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都反对特朗普重开对墨贸易战线;然而,特朗普却一意孤行。

刘鹤5月10日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等人展开其华盛顿访问的第2日贸易磋商 ,最后未有成果。(路透社)

美国优势来自“一对一”的单打

诚然,面对特朗普放弃多边主义,对各个国家进行一对一“单打”的策略,如今世界各国也是处于颇为被动的状态,绝大多数的回应措施只是对于美国贸易施压而不得不作的同类回应——例如中国对美国货品的报复性关税,虽然数额远超其他国家对美国钢铝关税的同类报复,不过性质完全一样。

此类报复性关税,在特朗普看来,根本未有从根本上打击美国经济。而且,客观而言,在“一对一”的比较之下,由于美国的庞大市场与严重贸易逆差,受针对国家的报复力度受到量的限制,也注定难以追及美国的关税——况且,不少受针对国的产品,还有其他国家的货源(甚至未来产能)可替代。

在全球的高新科技产业层面,情况亦极为类似。美国企业拥有非常广泛的高新科技专利、产品及服务,如果美国政府要针对某国企业,禁止科技输出,将造成极大影响。例如华为属下的海思半导体,势将失去现有芯片开发软件及服务的支援,更得不到使用ARM基础芯片结构的授权,而要靠现有版本或其他公开的替代技术作发展,定将经历一段中短期的艰难局面。

反过来说,虽然中国也或会以稀土出口的限制,以及将美国企业加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等相应做法去抗衡美国,不过中国一方面不愿自绝于世的来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另一方面,其客观实效也难以比得上美国的针对性禁制。

不过,美国的相对优势,只来自这种“一对一”的较量。脱离了“一对一”的框架,美国的优势就愈发难见。例如,“日欧自贸协议”,以及没有美国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近半年落实以来,就对美国部分农产品出口造成应声急挫的打击。

“多对一”抗衡 是一场持久战

要以“多对一”的方式应付美国,其核心前提是这一个“多”能够融和各国的不同利益,并统一枪口指向美国。这需要的是一场持久战。

然而,此时此刻,不少国家对于特朗普治下美国也还是抱着“这个异化的美国只是一时之变”的想象,以为特朗普一去,美国就会“回归正常”。特朗普自己也就多次指中国正抱持这种心态;而民主党人对美国传统盟国的说辞也是一样:“我们会回来的。”

这种心态使得不少国家对美国的强硬对外政策只抱着“兵来将挡”的态度,例如欧盟与日本虽然已被美国拉回贸易谈判桌上,不过前者却说“不谈农产品”,后者则似以国内选情拖延,只希望目前的胶着状态不会恶化,静待美国“回归”。

3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同出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会晤。(路透社)

即使未来美国真的会“回归正常”,这种“正常”也只不过是暂时的——另一个类似特朗普的人被再度选上,绝非不可能之事。因此,世界着实要放下这种“美国”会回来的幻想,准备好打一场能带来根本改变的持久战,不只让美国不敢再特朗普化,也不让其他国家变成“美国”。

这场持久战更要求双管齐下。首先,要有“由下而上”的对策,由各国就特定议题解决分歧开始;中日关系改善、中欧在一带一路合作、全面投资协议的进展便是其中例子。

其次,也要有“由上而下”的操盘。世界各国的政治领袖,要有对国际社会的理想状态提出一套说法——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为欧盟所提出的“重生”宏图一般——去抗衡特朗普赤裸裸、“有利就是对”的实用主义。理想不一定能实视,却能抗衡特朗普式的国际右翼思潮。

在这一场持久战之中,全球各国(包括美国)也难免会受到实际经济损失,更或会拖累不少才刚从金融海啸余波复苏的国家,不过此等损失,若能换来国际秩序的革新,确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