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石油制裁将全面落实 美国能否独自走到最后?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周一(22日)宣布不再延续伊朗石油出口制裁的豁免,声言要将其石油出口“减至零”。
一听之下,颇有似曾相识之感:美国原要胁将伊朗石油出口在去年11月归零,最后却为8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80日豁免。
“减至零”当然是不切实际的想像,然而美国此番强硬立场,真的能迫使伊朗低头吗?
还记得伊朗制裁所为何事吗?
“美国制裁伊朗目的何在?”这个问题,大家似乎早已抛诸脑后。不过,美国在去年5月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时,其实已提出甚为清晰的12点要求。
其中,除了要求伊朗“永久终止”提炼核燃料、完全开放国际人员监督外,还要求伊朗停止发展弹道导弹、释放所有美国及其盟友的在囚国民,并中止对邻国地区军事势力(如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也门的胡塞组织等)的支援。
类似的要求,欧盟国家其实也认为合理,只不过是不同意美国单方面退出核协议,一举破坏原有进展的做法而已。
去年4月底,当时还与特朗普“热情拥抱、法式吻颊”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专程到访美国,希望能劝服前者收回成命,最后当然是无功而还,导致美欧反面──今日的马克龙更成为全欧盟最反美的国家领袖。
输掉了欧盟这个传统盟友的心,美国制裁伊朗的单边行动又有否成果?
伊朗继续与美国硬碰到底
与此前对伊制裁的情况一般,伊朗的回应基本上是“你来硬的,我就跟你硬下去”。伊朗当局除了将月初被美国列为“国外恐怖组织”的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更换成了一个“强硬派中的强硬派”外,还继续要胁会封锁占全球海运石油35%的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
这些操作和威胁,当然是象征性意义大于现实影响,不过也可见伊朗政府──包括其立场较温和的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对美国制裁要胁,已是做好了“长期作战、誓不低头”的准备。
美国制裁 破坏性仍甚可观
不过,美国对伊制裁的经济影响的确甚为严重。根据数据网站Statista的资料,伊朗经济总值在2018收缩近1.5%,预计会在本年进一步收缩3.6%才有望回稳;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的估算,其经济在制裁影响下的收缩更将达至6%。
蓬佩奥就点明石油出口是伊朗死穴:伊朗每年从石油出口收益达500亿美元,占其政府收入的4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数据,伊朗在2017年的石油出口每日达215万桶,如今经历美国制裁之后,已下跌至120万桶。在豁免于5月2日取消之后,其出口更有可能跌破百万桶的关口。
虽然如此,比伊朗更依赖石油出口、经济基础却差之千里、受全球超过50个国家反对、更位处“美国后花园”的委内瑞拉马杜罗(Nicolas Maduro)政府,在美国类似的制裁下,尚未肯屈服,更何况获全球各国认许的伊朗?
能制裁伊朗 不能制裁全球
即使不少各国私人企业,在制裁威胁下,都已撤出伊朗,然而在中国、土耳其等国料将坚持进口伊朗石油,且有欧盟另类支付机制协助之下,伊朗能够苦撑下去,甚至适应过来的机会也确实存在──伊朗目前偷运出口的石油,每日大概有10万至30万桶不等,在全球各国暗助之下,此数目只会有增无减。
美国当然可以高调惩罚一些违反制裁的企业以作警戒,然而美国总不能惩罚全球各国企业──试想像美国制裁或涉及石油进口资金往来、存备的中国人民银行──毕竟美国自身也要与外国做生意。
由此可见,美国对于伊朗愈走强硬,或许只会再次向世界证明美国单边行动已然“实力不再”,正如因美国强硬的弃核要求而离开谈判桌的朝鲜,以及历史上反美情绪深种的委内瑞拉一般。
美国目标正确 手段不当
话虽如此,原本的“伊朗核协议”,正如美国所言,确实有不足之处──例如协议只局部规限伊朗核技术发展15年,并未有作长远打算,也没有禁止伊朗发展或可作核武之用的弹道导弹等等。同时,伊朗对地区和平的影响,也确实需要国际社会和地区各国去调和。
因此,受美国制裁的伊朗,正如陷入人道灾难的委内瑞拉,以及曾动辄出言作核武威胁的朝鲜一样,本身也有国际道义上和安全上的问题,亟待解决。而美国官方对于问题的理解,与世界各国其实也差别不太;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分歧,只在于其处理手法:以单边行动或策略去处理问题,而非先与其他国家调和联动。
他国善意被当作软弱
更有甚者,有关国家已在国际压力下其实也已放下身段、释出善意。例如伊朗总统鲁哈尼于2013年上台后一改前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的强硬路线,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展开两个领导人30年来首次通话,最后更在2015年促成“伊朗核协议”。
又例如朝鲜自去年以来已然停止核试,在新加坡美朝峰会前,又预先炸毁自2006年一直为其进行核试的丰溪里核试验场,其后又将韩战美军遗体送返美国,且愿意与美国在无核化问题上一步步来,以废除宁边核设施来换取部分制裁的消减。
然而,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的美国政府,他国的善意却被视为软弱,换来的只是美国再加强硬的取态。
“单边主义”是最佳答案吗?
说到底,美国单边行动的“目标”大体没有争议,只是单边行动这个“手段”出了问题。放开国际多边主义政治伦理的考虑不谈,这种单边行动实际上也非达成目标的有效做法。
例如在朝核问题上,美国要求朝方要将将所有核武器及核燃料送到美国,以确保朝鲜完全无核化。可是,鉴于美朝之间互信不足的问题,如果美国当初愿意与中俄,甚至其他核国家,共同组成一个国际机构,负责接收、管理朝方送交的核原料,2月底不欢而散的河内特金会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又例如在伊朗核问题上,如果美国愿意在“伊朗核协议”的基础上行事,让伊朗参与国际贸易体制十数年,到时伊朗即使还想发展核武,其国家经济已与世界各国环环紧扣,到时候的国际制裁,只会比今日的美国单边制裁更具威胁。
除非美国的决策者别有所图,否则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只是“美国至上”的鬼魅作祟,决非解决这一系列国家种种问题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