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总攻利比亚首都 卡达菲家族重返的黎波里
当地时间4月7日前后,自2016年开始一直受俄罗斯方面支持、同时也得到法国认可的利比亚军事强人哈夫塔元帅,对该国首都的黎波里的48小时总攻似乎并没有取得计划中的成果。
但伴随著美军非洲司令部同日宣布,称一支驻扎在利比亚的美军分遣队已计划撤走,至此,利比亚战事的大局仍已基本确定。
控制的黎波里及利比亚西部地区、暂受联合国认可的“民族团结政府”,已然时日无多。
控制的黎波里及利比亚西部地区、暂受联合国认可的“民族团结政府”,已然时日无多。
上周六(6日)晚些时候,哈夫塔(Khalifa Haftar)麾下部队已冲到了的黎波里城郊的国际机场一线,并控制了国际机场。周日(7日),哈夫塔麾下各部距离的黎波里市中心愈来愈近。
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就陷入分裂和混乱的利比亚,俨然有望重新统一。考虑到哈夫塔麾下参加2019年度利比亚总统大选的候选人,竟然还是已故的利比亚独裁政治强人卡达菲(Muammar al-Gaddafi)之次子赛义夫(Saif al-Gaddafi),一种“卡达菲重返的黎波里”的奇异局面更随之呈现。
改写局势的人
目前,“民族团结政府”总理萨拉杰(Fayez al-Sarraj)虽高调宣称愿意与哈夫塔会面,但后者已断然拒绝了这种近乎于停战求和的请求。“枪杆子里出政权”,很明显,这位将军想彻底改写2011年后的利比亚局势。
哈夫塔曾是卡达菲的麾下干将。他在卡达菲1987年入侵乍得的战争中率军落败被俘,由于卡达菲否认利比亚军队入侵乍得,对战俘见死不救,两人由此恩断义绝、分道扬镳。哈夫塔随后被乍得政府释放,辗转前往美国生活近20年。
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哈夫塔再次出山,参与领导反对派的军队。当各路反对派势力在北约协助下颠覆卡达菲政权后,哈夫塔选择了隐退。
但是,利比亚内战后一分为二,以西部的黎波里和东部图卜鲁格(Tobruk)组成两个政府,期间还有ISIS等恐怖组织乘虚而入,导致各路人马不得不为了生存重新拿起枪。哈夫塔亦前往东部地区聚拢部属,甚至重新建立起了利比亚内战之后一度消失的空军。
在2014年到2016年间,哈夫塔通过控制利比亚东部地区油田,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他麾下总兵力据称75,000人的“国民军”更达到了利比亚内战之前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加起来的全部人数。这一武装力量令他得以从利比亚东部开始,逐渐控制该国绝大多数地区。
当然,哈夫塔的发迹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努力,这背后也有大国的身影。一个转捩点就是俄罗斯2016年10月后的一系列行动。
普京的远见始于三年前
2016年10月,俄罗斯与埃及在埃及北部亚历山大举行反恐演习。当时各界认为,俄罗斯此举主要是为了累积沙漠空降作战的经验,为下一轮针对叙利亚内战的军事行动做准备。然而此后几年的变化则令外界发觉,普京及其阁僚的盘算还远不止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俄罗斯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2月于埃及的部署,更包括屯兵埃及和利比亚边境的目的。
早在2016年9月,已经有沙特情报披露称,当时已经被封为“陆军元帅”的哈夫塔开始主动通过其海外中间人,即利比亚驻沙特大使,向俄罗斯寻求轻武器和战机支持,并达成了价值约合29亿美元的军事交易。
俄罗斯很快就从这次交易中寻到机会,进而开始和哈夫塔方面接触。
目前,利比亚这个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率先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国家,已然有希望在哈夫塔的充足军力下再次统一。
2016年11月29日,哈夫塔第二次前往莫斯科。掌握了利比亚主要石油出口管道的他,成为莫斯科重要的投资对象。
到2017年初,便有消息人士称“一小队俄罗斯军事技术人员”出现在利比亚东部,据称是前往支持哈夫塔的部队,为他们更新武器系统,升级海空军防御装备。
资料显示,俄罗斯石油公司已经在2017年2月和利比亚石油公司签订投资和原油采购协议,这使得俄罗斯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角色由此变得愈发突出。加之哈夫塔也在2017年1月时登上地中海的俄罗斯航母,这就让普京的利比亚战略显得更为明晰:
在搞掂了叙利亚之后,普京正将其优势扩散到地中海东南沿岸。为此,他早在两三年前便已开始于埃及和利比亚布局。
目前,利比亚这个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率先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国家,已然有希望在哈夫塔的充足军力下再次统一。
而随著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和埃及外长舒克里(Sameh Shoukry)4月6日共同发声,表示“支持利比亚各政治势力达成协议”,“反对外国干涉”,人们也终于可以看清,俄罗斯和埃及对哈夫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