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莱特希泽再交手 美国不要双赢只要胜利
中美贸易第八轮高级别谈判3月28日起在北京举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再度和中国副总理刘鹤相聚。然而,本来预计在3月达成协议的中美两国,现在都把谈判的时间继续延长,甚至都放弃了任何“期限”。
贸易谈判何时了?
现在看来,中美之间早已确定了贸易协定的架构,协定文本也有了具体内容和方向。从官方给出的资讯来看,第八轮谈判之前,刘鹤与莱特希泽、努钦分别进行了两次通话,皆讨论的是“文本关键问题”,而文本上的校对一般来讲已经是谈判的最后一步。
然而中美官员都没有要给谈判设定任何期限的意思。
3月28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则表示,中美取得了进展,但是也说“有大量工作有待完成”。
同天,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贸易协定的达成与时间无关,这取决于政策和执行。他甚至表示,如果这需要几个星期,几个月,那么美国也可以接受,就像美国总统特朗普(Doanld Trump)所说,必须达成意向对美国有利的协议。
库德洛早已成为特朗普在中美贸易战上的舆论传声筒,他的话几乎一致和特朗普的态度一致。
回想起来,特朗普应该从很早就有了和中国的“停战计划”。去年积极在G20上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的是他,习特会之后提出中美3个月“休战期”的也是他,谈判过程中,不断释放双方进展良好的信号的,同样是他。今天的特朗普为何“不急”了呢?
美国不要“双赢” 只要“胜利”
协议框架的确定,说明中方已经认为这是一个中美能得到双赢的协议,这也是中国在谈判中一直以来的目标。这也说明对于美方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对自身不利的协议,更不用说关税取消之后对美国商界的利好。
这或许才中美双方在谈判目标上最根本的冲突——中国希望也愿意达成中美的“双赢”,但是美国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胜利”。
习近平在2月会见莱特希泽时表示,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希望“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推动达成互利双赢的协定。”互利双赢,这也是中共对于中美关系的要求。
而想要让美国人“厌倦不断的胜利”的特朗普恐怕并不是这么想。
《纽约时报》3月28日刊文《鸦片战争的苦涩历史笼罩中美贸易谈判》,谈到在推动中国做出改变上,美国一直很难让人觉得它不是恃强凌弱。
文章谈到,特朗普政府很难把中美协定说成是对双方有利的。特朗普指责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窃取美国的东西,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停止补贴本国公司,公平对待外国企业。但是对于中国,特朗普甚至不愿去取消全部已加征的关税。
实际上,中美胶着的另一个问题也是如此。莱特希泽一直坚持中美协议要有一个执行机制,此前他对美国国会表示,如果中国不遵守协议,美国将做出“相称但单方面的”回应。这显然不是“双赢”的做法。
说服特朗普的两大推手
想要全面“胜利”的特朗普,现在选择继续延期贸易谈判,有两大力量的影响。
一方面,以莱特希泽为首的贸易鹰派有自身的政治议程,并且有效影响著特朗普。从上一轮谈判中,莱特希泽和特朗普之间的“备忘录”与“贸易协定”之争,就可看到两者的矛盾。莱特希泽对一份协议的签订,态度比特朗普谨慎的多。
3月初,特朗普曾向莱特希泽施压,质问中美何时能达成协议。从现在看来,莱特希泽说服了特朗普中美协议还不够“完美”。加之在特朗普左右,还有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和白宫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Peter Navarro)等对华鹰派,他们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每当特朗普对中美谈判信心满满,表示即将达成共识之时,美国主流媒体总会立即对这份还未达成的协议进行质疑。
从去年5月中美第一次达成“不打贸易战”的共识开始,美国媒体就一直担心著来自中国的“空头支票”。舆论一而再、再而三地担心,中国并不会对“结构性改革”做出任何让步。
特别是在2月底,中美休战期即将结束时,美国主流媒体开始质问,“贸易战值得吗?”“贸易战赢家究竟是谁?”,甚至说特朗普“大力一场假的贸易战”。注重公关形象的特朗普在如此风向之下必然感到了压力,退出越南特金会,推迟贸易战,都和这种影响有关。
当然,美国能够继续施压中国的底气,归根结底来自于已经习惯了的经济霸权。只是,面对已经受损的供应链和提心吊胆的美国农民,这样追求“胜利”又真的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