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活在过去的美国 回不到“过去”
中美贸易谈判虽有延误,确似进行得如火如荼,功成在望。美国媒体周二(19日)就有报道,指中美双方谈判代表将在未来两周相继互访,目标是在4月底达成协议。
一贯反对特朗普关税策略的华尔街金融界代表、摩根大通行政总裁戴蒙(Jamie Dimon)同日受访也承认:“作为谈判策略,它有可能成功。”
戴蒙口中的“谈判策略”,所指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或关税威胁,确能促使各国与美国走到谈判桌上,重订对美国有利的贸易条件。远至欧盟,近至中国、日本亦可作如是观。
贸易谈判四面开弓,其中中国更成美国政坛无分党派的众矢之的。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就警告特朗普:“要记得你自己的劝告:‘要知道甚么时候要离开判谈桌’。”
无论是戴蒙,还是舒默的言论,都代表了美国国内对待中国的一大主流意见:我们未必同意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但事已至此,不如把握机会逼中国“就范”。
可是,谈判桌上的美方代表,却似是活在过去,就算谈得来“结果”,也已是不合时宜。
美国对他国“操控汇率”的执迷
无论是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还是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都透露中美双方已就汇率操控问题达成协议。
此协议背后的世界观甚为明显: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各国为取得竞争优势,都想压低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增加对美出口,打击美国国内产业。
因此,防止他国操控汇率便成美国贸易谈判向来的一大重点,对中国如是,对日本亦如是。
然而,对于他国货币汇率的迷思,如今已成了过时的执迷。以中国为例,追溯至2007年时,其经常收支盈余接近4000亿美元,占当时中国经济总值的约10%,不过中国在2018年的经常收支盈余已大跌至接近500亿美元,占经济总值只得约0.4%。摩根史丹利更估计,中国本年的经常收支更将出现赤字。
从此等数据可见,中国已由出口型经济,逐渐走向消费型经济。将人民币汇价保持在一定的较高水平,反而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更为有利。
此时以压低汇率换取出口优势的言论批评中国,只是活在过去的时代,看不见今日的新形势。
美国市场地位旁落 关税威胁渐减
美国今日之所以能以关税威胁,促使世界各国重回谈判桌,全因其市场之大,为各国所赖。
不过,在新兴市场崛起与各国互结更紧密经贸关系的趋势下,美国市场的重要性无可避免会愈走下坡。今日其关税威胁已非灾难性,他朝更是无力再施。
根据纽约研究机构eMarketer的估计,中国本年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而似为特朗普贸易战的下一个目标印度,也预计将在2030年继中美之后成为全球第三大的消费市场。此消彼长的相对形势下,美国已不能再独大。
另外,日本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以及“日欧自贸协议”分别在去年12月30日与本年2月1日相继生效。此等紧密经贸关系,愈加促进区内贸易发展,逐渐消减对区外市场的依赖。例如日本从CPTPP地区输入的牛肉量在1月以年度计大增150%,而美国对日的猪肉出口在本年以来就下跌了35%。
美国消费市场的全球重要性,以及其给予美国的全球性权力,可算是走到夕阳余晖的一刻。
关税战最后一击 只能换来一时之成
因此,特朗普此时撕破美国多边主义的面纱,不顾国际形象,发动关税战,也许不无其背后的历史性逻辑,甚至是历史的必然性。
不过长远而言,这种操作其实也解决不了美国长期负债累累、基础产业空洞化等的结构性难题。贸易战换得的“成果”,如《美墨加协议》(USMCA)、《美韩自贸协议》般,只能是对美国的小恩小惠,像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和金融海啸以来的量化宽松和低息政策一样,只是红牛饮料般的一时刺激,却无解根本的问题。
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口号中的“再次”,显出美国追思着想像中的伟大过去,看不见现在,看不清问题所在,也更看不着未来。
在2020年总统大选的号角下,特朗普的口号更变成了“让美国继续伟大”(Keep America Great)。如果美国的伟大在于其过去,此口号无疑是说美国已是“活在过去”。以过去的视角,应付当下的问题,难怪美国无望回到“过去”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