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展望2019】从交恶到修好 安倍访华重启合作之路
12月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内阁会议,审议通过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该国的防卫开支将在未来5年增加6.4%,令预算总额达到破纪录的27万亿日圆;而更为瞩目的是,日本将把两艘“出云级”直升机护卫舰,改装成航母级别的“多用途护卫舰”。
由于两份文件的不少被指宣染“中国威胁论”的内容,中日关系似乎又再出现暗涌,但实情真是这样吗?
高层同年互访 不再互不理睬
众所周知,基于领土、历史等问题,中日关系总是起伏不定。踏入21世纪,两国经济竞争加剧,随著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越日本,后者心中的纠结又多了些。
在上述大背景下,中日高层在2018年强化互动,自然更为难得:先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访日,这是继温家宝2011年访日后,相隔7年再有中国总理到访当地;接著,安倍晋三趁《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契机,在10月下旬访华,成为7年来首位正式访华的日揆,一扫2012年日本“国有化”钓鱼台以来,两国高层中断互访的阴霾。
中国崛起 日本从否认到接受
必须指出,在面对一个综合国力从追赶到超越自己的中国时,日本经历了不少纠结,情况就像心理学“库伯勒-罗丝模型”(Kübler-Ross model)所指的,经历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以及接受的5个阶段。
现时,中国已被视为可与美国比肩的大国,加上日本在应对朝鲜核问题时进退失据,种种尴尬令安倍无奈地接受现实,不再与中国争夺“亚洲一哥”地位,转而接受自己沦为“亚洲老二”的现实。就在安倍访华前夕,日本决定停止向经济总量已是自身2.5倍的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变相确认中国当下的地位和实力。
同样值得留意的是,过去70 年,最影响日本国运的无疑是美国,但在中国复兴,以及中日去年双边贸易额接近3,300亿美元的背景下,日本愈发认识到,那个“最影响自身国运”的国家,正在静悄悄地变回中国。
这不是说,日本会放弃作为战后外交基石的“日美同盟”,但它肯定不会一味死抱,而是像韩国总统文在寅一样,在这个愈趋多极化的世界,花更多精力大搞“平衡外交”。否则,我们便不能理解,何以安倍在结束访华后,很快便接待到访日本的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
中国:不抗拒改善对日关系
而对中国来说,改善对日关系,个中逻辑其实不是那么复杂:中共已定下“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包括在中共建党百周年(2021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倍,以及在新中国成立百周年(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正在深化改革,而这种意志不会因中日关系的一时好坏而有所转移。对中国来说,将来处理对日关系时,肯定还有不少考验,但“球”毕竟一直在对方手上,若对方愿意改善关系,北京不会拒绝,若一时间无法克服这些考验,就专心发展和改革。
不少分析指出,中日关系改善源于“特朗普”这个因素。诚然,特朗普是一个促因──他执政以来,美国不单在多边主义、贸易等议题上针对中国,同时亦剑指日本等盟友。基于这个原因,安倍寻求改善对华关系作为“对冲”,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而在中国看来,拉拢日本某程度上亦有助制衡美国。
应该说,尽管日本最近通过《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这些所谓“反华”文件,但中日关系的整体趋势,的确随著两国高层互访、特别是安倍访华而明显改善,双方结束原先互不理睬的状态,走得更近,重启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