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强征劳工案】十三年旧事 文在寅向日本的清算已开始?
韩国最高法院周二(30日)裁定,日本企业新日铁住金公司需向4名在二战期间遭强征劳役的韩国人,每人赔偿1亿韩圜(约69万港元)的损失。日本就裁判结果反应甚大,外务省不仅召来韩国驻日大使抗议、外相河野太郎更特意致电韩国外长康京和表达不满,事件触发新一轮两国磨擦。
日本在1910年吞拼朝鲜半岛,开始35年的日治朝鲜时期。在二次大战后期,日本因军需劳动力不足,在朝鲜半岛强行征用大量劳工,在日本本土工作。根据韩国政府统计,日本当年共征用了14万8000人。部分在战后选择长居日本,成为今天的在日韩国人或朝鲜人。
强征劳工案13年始未
这次案件中的原告,是在当年遭新日铁住金公司的前身,日本制铁在二战期间征召的韩国人。4名原告在2003年入禀法院控诉,要求新日铁住金赔偿。2012年控诉一度遭最高法院驳回,发还高等法院重审。高等法院2013年判处新日铁住金需赔偿4人每人1亿韩圜(约69万港元),新日铁住金不服上诉,辗转至今最高法院终作出判决,新日铁住金败诉。
13年过去,4名原告只有98岁的李春植1人存活,获悉胜诉后李春植含泪表示无缘与另外3人分享这分迟来的喜悦。韩国朝野政党亦不分左右对裁决表示欢迎。
日本对判决反应激烈 外务省即日抗议
因案件或开了韩国一般平民可向日企申索先例,日本担心将有越来越多同类的诉讼发生。日本政府亦在案件裁决后反应相当激烈,首相安倍晋三表示裁决有违国际法原则,对结果不能接受。外务省即日召唤了韩国驻日大使抗议,外相河野太郎亦在周三(31日)致电韩国外长康京和表达不满,表示若韩国政府向日企索偿,日本将考虑包括诉诸国际法庭回应。
日方所持的理由是,日本在1965年建交签署《韩日基本条约》时,在签署《请求权协定》中表明韩国放弃对日本就日占时期及二战期间的索偿,因此不接受韩国今天任何索赔。
但韩国最高法院的判决指出,有关协议只包括国家层面,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属非法行为,因此并不限制民间个别向日本索偿。
中国2016年获三菱赔偿
其实相关的问题在中日之间亦有发生,日本在二战期间同样曾强征中国劳工,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同样出现民间向日企追讨赔偿事例。相关案件在日本法院开审时,同样亦因相同理由:中日建交时,中国承诺放弃向日本追讨相关赔偿,判处追讨者败诉。而中国亦反驳指相关协议不包括个人索偿。
不过不同的是中国民间组织后向日企个别谈判方法,得到与个别公司和解。2016年三菱决定向受害的3765名受害者以基金方式赔偿每人10万元人民币,同时承认过去“侵害人权的历史事实”,对所有受害人及遗遗属表达“痛彻反省”,并捐款1亿日圆设立纪念碑。
当时有分析指这是日本企业为避免损害在中国投资经营,作出的权宜之计,三菱的“历史性和解”得到了索赔团体大部分成员的接受。日本政府因决定权在于企业自身关系,拒绝评论事件。而韩国亦因事件增加了信心,向日本继续追讨赔偿。
还看韩国反应 日韩关系再现颠簸
2018年是《日韩共同宣言》20周年,但两国因近年经常激起矛盾无法实现领导人互访。日本2017年才因“慰案妇”铜像问题,一度召回驻韩大使抗议,至今年日韩关系才得以逐步改善。
日韩间的磨擦主要离不开历史问题,舆论亦担心相关判决会破坏两国关系。韩国《中央日报》指出判决可令总统文在寅陷入两难,韩国外交部已发表声明指有关判决不会影响韩日关系,因此相信文在寅政府会保持沉默,放任让相关团体透过民事诉讼向日本企业索偿。
然而新日铁住金与三菱不同,新日铁住金过去表示公司不继承当年企业合拼前日本制铁的责任。同时日本企业对韩投资与对中国投资份额有一定距离,相关日企不一定重复与三菱相同的对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