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中程导弹协定 特朗普推销军火 欧洲盟友挡箭
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退出《中程导弹协定》这项冷战期间最重要的限制军备条约。尽管世人已见惯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为,不过,今次“退群”涉及战略安全层面,仍引发国际社会警惕。核军备竞赛重临,夹在美俄之间的欧盟国家自然首当其冲──当美国决心重建军备,加强霸权,一众欧洲盟友们只是可有可无的牺牲品。
中期选举将近,或许是为了鼓舞支持者士气,特朗普又在竞选演说发功了。“俄罗斯多年来一直违反协议。我们不会让他们发展武器却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所以我们将退出条约”。 手起刀落,又一项国际条约即将在特朗普手中沦为废纸。
美俄互信尽失
TPP、《巴黎协定》、伊朗核协定、万国邮政公约……特朗普一手退出的协定或国际组织数不胜数。可是,今次退出的《中程导弹协定》,却事关差点将人类推向毁灭边缘的核武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将一批装载核弹头的中程导弹运上古巴,引发美国对古巴的海军封锁,两国互不相让,核大战一触即发。
相比于洲际弹道导弹,中程导弹可在短时间直抵敌国腹地,因此颇受忌惮。之后25年,美苏就裁撤此类军备展开多轮谈判。直到1987年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及美国总统列根(Ronald Regan)同意裁减欧洲的中程导弹。两人于1987年12月8日在白宫签署该条约,规定美、苏两国不得研发和生产中程导弹,并须销毁所有储存的导弹。
《中导协定》的落实,既因为当年的领袖体认到核武器的危险,为了人类安危而放下彼此戒心,亦得益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和解的趋势。当时,苏联已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亦由阿富汗撤军,美苏关系正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如今,随着克里米亚事件爆发,加之“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风波,两国关系大不如前。
明呛俄国 暗防中国
美俄关系紧张,特朗普也自然将俄罗斯做为退出条约的“替罪羊”。美国指控俄罗斯在西部边境部署的伊斯坎德尔—M型(Iskander-M)导弹违反条约,亦称俄罗斯正研发的9M729型巡航导弹属《协定》命令禁止范畴。而俄方则坚称两款导弹射程均不及500公里,并非中程导弹;俄方又指控美国现役的无人轰炸机与中程导弹效用类似,更应被禁止。
更何况,特朗普如此大张旗鼓指控俄国,似乎将美国在欧洲的反导系统抛在脑后。尽管签署《中导协定》,近十年来美国仍不断在欧洲国家部署标准-3型反导系统,试图阻截俄罗斯长程导弹的攻击。在俄国看来,这样的行为打破两国间核平衡,挑衅意味浓厚。此时美国再指控俄罗斯发展武器,实属“恶人先告状”。
美国此刻一心将俄罗斯摆上台,但美方忧虑的还有中国中程导弹的发展。《中程导弹协定》签署时,中国战略导弹力量尚薄弱,难以对美国在亚太区域战略目标及其盟友构成威胁,但近30年来,情况有所逆转。
目前,中国东风系列导弹不仅包括《协定》中规定的中程导弹,更根据打击目标不同,细分为3种射程:东风-16导弹射程约1,000-1,600公里,被称为“冲绳快递”,以第一岛链的美军设施为假想目标。东风-21射程约2,000公里,可打击日韩全境,更衍生出针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东风-21D反舰飞弹。而较远射程的东风-26则被称为“关岛快递”,以第二岛链为目标。
中国发展多层次弹道导弹系统,旨在执行“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价格低、数量多的陆基弹道导弹,可对西北太平洋的美军力量实施饱和攻击,弥补两国海空军实力差距。该战略不求主动进犯美军,只求当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武装冲突时,增加美军介入战争的成本,令其不敢轻易插手。对美国鹰派而言,这样的限制自然如鲠在喉。
欧洲局势更为紧张
部分观察人士认为,既然美俄在核问题上已展开多轮斗法,今次退出《中导协定》也不算什么;亦有人认为,即使美国退出协定,会否真正研发、生产和在欧亚地区部署中程导弹,仍属未知数。类似说法不无道理,但当美国终结过去30年不研发制造中程导弹的先例,却不免让人回忆起,冷战时频频响起的刺耳警报声,还有纪录片中蘑菇云下尸骨无存的惨状。
1987年《中导协定》签订前,美国有能力利用部署在西欧的导弹攻击苏联本土;反之,除非再制造一次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的中程导弹只能威胁到美国的欧洲盟友。当时因冷战局势缓和,美国在一众欧洲盟友的压力之下,方与苏联签署协定。如今退出协定,无异于再次将欧洲推向东西方对立的前线。
10月25日,来自北约(NATO)成员国和伙伴国家的5万名军人,在挪威展开冷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各国共出动65艘船舰,250架飞机及将近一万辆军车参加演习,其中美军占了两万人。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更表示今次演习针对的是“一个虚拟对手”。而早前,俄罗斯也展开“东方-2018”军演,在西伯利亚出动50万大军和3.6万辆装甲车辆。双方剑拔弩张之势已成,未来的情况只会更趋恶化。
无论是进攻性或防御性,一旦美国在欧洲国家部署战略武器,都会令俄方高度紧张。早前位于罗马尼亚的导弹拦截站启动前,俄罗斯便直言:“不要忘记罗马尼亚在俄罗斯火箭军的射程范围内。”2015年,俄罗斯更威胁丹麦:“一旦加入反导系统,丹麦战舰将成为俄罗斯核武器攻击的目标。”防御性武器尚如此,俄国面对进攻性导弹会有什么态度,可想而知。
军备竞赛起 谁是赢家?
相比起俄罗斯的言语威胁,欧洲国家最头痛的恐怕还是军备竞赛带来的连锁效应。目前,北约内以波兰为首的东欧国家,因冷战时期深受苏联操纵之苦,主张对俄采强硬态度;波兰更是北约中少有的军费开支达到GDP2%的国家。而德、法等西欧国家则主张怀柔政策。一旦中程导弹被部署在波兰等东欧国家,俄罗斯势必以相同架势回应;届时,不仅是东欧,欧洲所有国家都会重回核战阴霾之下。
这是欧洲国家的噩梦,但在“美国优先”的特朗普眼里,或许是个绝佳的机会。今年7月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还开口向欧洲盟友们“催款”,要求诸国增加军费。由于欧盟国家尚无反导能力,一旦俄罗斯同样部署中程导弹,欧盟国家无论是向美国加购反导系统,或同样购买进攻性武器回应,都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自上台以来,特朗普便从不掩饰其对军工集团的青睐。去年访问亚洲诸国时,特朗普便亲自向日、韩两国“献议”增购F-35战机;早前,他更派出国务卿蓬佩奥和国防部长马蒂斯访印,向印度总理莫迪推销萨德系统,以劝说后者放弃俄制S-400导弹。即使沙特阿拉伯因卷入卡舒吉事件,沦为众矢之的;特朗普也不讳言将继续向其销售武器。毕竟,无论是借军工集团获得政治资源;或为美国扩军计划谋财,特朗普都需要“卖军火的血汗钱”。
对于站在特朗普身后的一众鹰派幕僚来说,追求的不只是生意。与早前威胁盟友增加关税,再商谈贸易协议,增加孤立中国的“毒丸”条款类似,今次特朗普也用“令盟友不舒服”的方式,逼他们站在美国这边,绑上了与中、俄对抗的战车。不过,相对于贸易战仅仅“损失金钱”;如今的美国却在玩更危险的“战争游戏”。
1966年,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因不满美国在北约中的主导地位,断然退出北约指挥机构;此后,他力主与德国和解,共同推动欧洲一体化,为欧盟奠定基础。面对美国如今的“阳谋”,欧洲似乎需要有这等魄力的领袖,在这场无意义的“新冷战”中寻找出路。
上文刊载自第135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29日)《退出中程导弹协定 特朗普推销军火 欧洲盟友挡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