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程导弹协定】 中导协定已过时? 改良总比废弃好
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退出《中程导弹协定》,被条约缔造者之一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Mikhali Gorbachev)斥为“缺乏智慧”。事实上,戈尔巴乔夫也意识到:当年签订条约的国际局势早已不同今日;但特朗普显然有更妥当的处理方式。
不少人想像中,美苏签订《中导协定》时应是一副剑拔弩张的局面。然而,协议签订的1987年10月,时任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已在“新思维”旗号下,启动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内平反约100万政治反对派,对外则从阿富汗撤军并削减军费,减少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一系列行动已促使美苏关系大为缓和,《中导协定》更像是两国关系转暖的成果。
克里米亚危机 美俄互信消失
然而,随着克里米亚事件爆发,“美俄一家亲”的场面也难复现,双方更相互指责彼此违反协议。在俄罗斯看来,美国的无人轰炸机亦属于《协定》规范的陆基导弹。而美国则指控俄罗斯将伊斯坎德尔—M型(Iskander-M)导弹部署在西部边境,有违协定精神。
两国互信消失,协定也难以维系。早前美国国会通过新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容许国防部斥资研发中程导弹,事实上已宣告条约名存实亡。但除了和俄罗斯互信减少,美国退出《中导协定》,也箭指中国。
退出协定 箭指中国
《中程导弹协定》签署时,中国战略导弹力量尚薄弱,难以对美国在亚太区域战略目标,及其盟友构成威胁。但近30年来,情况却有所逆转。
目前,中国东风系列导弹不仅包括《协定》中规定的中程导弹,更根据打击目的不同,细分为3种射程:东风—16导弹射程约1000至1600公里,被称为“冲绳快递”,以第一岛链的美军设施为假想目标。东风—21射程约2000公里,可打击日韩全境,更衍生出针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东风—21D反舰飞弹。较远射程的东风—26则被称为“关岛快递”,以第二岛链为目标。
导弹威慑美国 阻介入亚太战事
中国发展多层次弹道导弹系统,旨在执行其“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价格低、数量多的陆基弹道导弹,可对西北太平洋的美军力量实施饱和攻击,弥补两国海军实力的差距。该战略不求主动进犯美军,只求中国同台湾、日韩及南海国家交战时,增加美军介入战事的成本。
由于《中程导弹协定》的限制,美军无法在西北太平洋地区部署攻击性飞弹,改以萨德、爱国者等防空系统代替,以尽量削弱解放军威胁。对美国鹰派而言,这样的限制自然如鲠在喉。美国退出协定后,西北太平洋将朝“火药桶”再靠近一步。
选择暴走 不如改良
美国此次“忽然退出”《中导协定》似贯彻了特朗普一贯的路数:先退出既有协定,再要求重新谈判。2017年年初,特朗普甫一上任便宣布退出TPP协定,逼迫日本等国同华府进行双边谈判,结果换来后者退让。尝到甜头的特朗普似乎想估计重施。明天(10月23日),美国国安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将同普京会面,相信也会提出美方诉求。
但相比起经贸协定;涉及国防安全,尤其是战略武器的协定却一点也不易达成。由中程导弹威胁引发的古巴导弹危机于1962年爆发,相关协定却在25年后才达成。在如今美俄、美中关系趋冷的背景下,达成新协定难度更高。各国进入新一轮战略武器军备竞赛已成定数。
美撒手非良策 何不一齐“倾倾”
贸易战可令各国经济增速减缓,但“军备竞赛”的烧钱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预估,美国自1940年来花费在维护核武库的经费高达5万亿美元,俄罗斯则将军费大半投入战略火箭军。
比起金钱开支,军备竞赛为世界带来的安全风险代价更高。以亚太地区为例,当下中美正保持一定程度的力量平衡:美国未在中国近岸部署攻击性导弹;反之,美国本土附近也无中国陆基导弹。一旦后者打破先例,在关岛等地部署攻击性导弹,想必中国也会试图“以牙还牙”。届时,类似古巴导弹危机再次爆发,也非痴人说梦。
随着时局变化,既有协定可能过时。华府大可同莫斯科商议,明确中程导弹涉及范围;或同中国谈判,以其他条件换取中国加入裁军步伐。但若走上“玩火”之路,非但无法达成其战略目的,反可能将各国一同拉入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