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民主胜利”? 堕胎法案拉倒 自由派切忌暴力抗争
女性权益运动近年日益高涨,发端于美国的“#MeToo”,以及爱尔兰公投通过推翻禁止堕胎法案,都是显著例子。不过,这场运动最近却在南美洲遇到严重挫折:阿根廷参议院上周四(8月9日)以38票反对和31票赞成,否决容许怀孕首14周孕妇堕胎的法案。从表决结果来看,当地政坛以至社会仍然很保守,支持堕胎的群体未来必须加倍努力,以更具说服力的理据,争取他们想要的结果。
众所周知,阿根廷是天主教国家,同时是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家乡,当地对妇女堕胎的限制比较严格:除了因奸成孕,或者怀孕危及母亲生命等极少数情况外,违者面临最高4年监禁。
参议院闯关失败
正因如此,当众议院6月中以些微票数优势,通过容许妇女在怀孕首14周合法堕胎的法案时,不少支持者难掩兴奋,寄望立场更保守的参议院也能作出同样表决。然而,他们的期望最终落空。诚然,在两性迈向平等的今天,女性应拥有更多权利,决定是否堕胎。然而,在总体上比较保守的拉丁美洲,目前只有乌拉圭和古巴已将堕胎非刑事化。阿根廷社运人士亦支持女性在这方面有更大权利,特别是当地每年进行约45万次不安全堕胎手术、以致成千上万女性因并发症入院。
“堕胎法案”如今闯关失败,支持堕胎群体的失望可想而知。值得留意的是,纵使法案在参议院铩羽而归,但过去数月全国上下就有关议题的讨论,却改变了一些人原本的观点,某程度上促进了女性权益,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前任总统、现任参议员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本来坚决反对堕胎,但她看到千千万万年轻女性走上街头抗争后,最终改变主意,在表决时投下赞成票。
除此之外,阿根廷大众在讨论堕胎议题之余,还借此机会关注更广泛的女性权益问题,包括家庭暴力、女性职场歧视等。在相对保守的阿根廷社会,这些议题都是没有多少人敢触碰的“禁忌”。经过这场折戟的运动,一些“定见”已然受到冲击,假如当地将来就类似议题举行公投,说不定会像同样是天主教国家的爱尔兰一样,通过推翻禁止堕胎的法案。就在议案遭否决后,本身是著名导演、年届82岁的参议员索拉纳(Fernando Solanas)慷慨激昂地呼吁:“女孩们,今晚只是稍事休息,这将会成为法律,没有人可以阻挡新一代人的潮流。”
当然,这绝不是低估在阿根廷争取堕胎合法化的难度。当地主要报章《号角报》披露,教宗方济各在表决前,曾亲自接触反对堕胎的议员,促请他们游说还未作出决定的同事否决法案。此外,虽然马克里(Mauricio Macri)是当地首位容许有关议案在国会辩论的总统,但他本人及执政党大多数议员都强烈反对堕胎合法化。
守旧就不是民主?
显而易见,阿根廷今次就“堕胎法案”的辩论亦充分折射出宗教保守群体庞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民意基础。必须指出,在阿根廷引以为傲的民主机制下,尽管表决结果不为自由派所喜,各界仍须尊重当地社会或许仍然比较保守的事实。
可惜的是,在表决结果出台后,一些相信属于自由派、支持堕胎合法化的示威者却在街头纵火,并向维持秩序的警察投掷杂物,给人输打赢要的观感。倘若他们想重新出发,起码要端正态度,正确方法是继续以理据说服大众,而不是诉诸无节制的示威和暴动,这才是对民主真正的认同。
上文节录自第124期《香港01》周报(2018年8月13日)《阿根廷“堕胎法案”拉倒 自由派切忌暴力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