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游走“修昔底德陷阱”边缘 贸易战两面出击?手段同中有异

撰文: 唐宇廉
出版:更新:

经过一轮“休整”,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纠纷上周再次死灰复燃:先是表明即将公布新一轮针对中国、总值500亿美元货品的关税清单,继而宣布不再豁免进口自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铝关税。值得留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左右开弓,所用的手法看似一致,实际上却是同中有异──相比打击欧洲的手段,华府针对中国的措施显然具有更深刻的战略遏制意味。

整体而言,美国对贸易伙伴的态度经历一个由软变硬的过程。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5月19日发表联合公报,中方同意增购美国产品,收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两人随后更分别发表“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和“贸易战暂时停止”的言论,总算令担忧中美两强爆发贸易战的市场舒一口气。

无视中美联合公报

话音刚落,白宫上周二(5月29日)突然发出声明,表明会在最迟6月15日,公布向总值5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的清单,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关的产品。当局亦将在6月30日前,就工业重大技术等,加强对中国个人及企业实施特定投资限制及加强版出口管制。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早前抵华谈判,据指有关美方对中兴的惩罚措施亦为谈判内容之一。(路透社)

一般相信,白宫突然强硬,一来是为了回应被指在早前第二轮中美贸易谈判中过度软弱的批评;二来是要在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6月2日访华前,增加谈判筹码。

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美国亦祭出大棒。华府本来给予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两个月钢铝关税豁免,但由于迟迟未能就贸易纠纷达成共识,美国商务部遂于上周四(5月31日)向进口自上述三方的钢铝分别开征25%和10%关税,并在翌日起正式生效。

特朗普政府对一众贸易伙伴采取针对性措施,旨在扭转对自身不利的贸易格局,体现“美国优先”精神。可是细心分析,美国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尤其是体量庞大的欧盟),以及对中国的打压手法明显有所不同。

打压欧中 手法不一

对于欧盟,美国主要援引《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就特定产品进口是否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作调查。“232条”属较具针对性的贸易保护手段,一般以钢铁、铝、汽车等特定行业为打击目标,本身不属针对多种商品的大规模贸易制裁,是贸易战的常规做法。

6月1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贸易委员Cecilia Malmstrom表示,由于美国单方面决定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欧盟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大门已经关闭(视觉中国)

对于中国,美国引用的则是《1974年美国贸易法》第301条。自1980年代起,美国藉“301调查”审视各国是否对知识产权提供有效保护,以及是否向高科技企业提供公平市场准入机会,从而让美国政府决定是否对这些国家实施贸易报复。值得一提的是,美国2000年后已经很少动用“301调查”这个针对多种商品的大规模贸易制裁武器,但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日增,美国再次使出撒手锏。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4月初公布的“301制裁”清单,外界不难在1,300多项遭开征25%关税的中国产品中发现一个共通点:包括医疗设备、电脑设备、工业设备在内的产品,占中国出口美国产品总额比例根本微乎其乎,难以大幅收窄特朗普梦寐以求的对华贸易逆差。

奇怪的是,去年占中国出口美国总额较高、有助收窄贸易逆差的关键产品,包括机电产品(50.8%)、家具、玩具、杂项制品(12%)、纺织品及原料(7.7%)等,却不是美国的重点打击对象。

美国表示,6月29日发布限制中国在美国投资的细则。(路透社)

真实意图:打压“中国制造2025”计划

显然,美国向欧盟和中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根本不同:对于科技水平堪与自己比肩的欧盟,美国确实旨在寻求贸易平衡;但对于科技暂时落后、正在急起直追的中国,美国则是在“贸易平衡”的幌子下寻求战略遏制,具体手法是打压旨在赶超德、日等制造业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

部分中国企业高层对美国的盘算已有清楚认知。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副主席蔡崇信早前便批评,美国一些政客意图窒碍中国进步,“一个国家想提高科技水平、想更具创新能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人都想阻止中国。”

《香港01》在5月21日出版、题为《贸易谈判渐入佳境 中美战略矛盾非短期可解》的文章中指出,中美贸易谈判的根源,远远不限于数千亿美元贸易逆差,更多是新兴大国与现行强国的竞争。面对一日千里的中国制造业,美国政界特别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等鹰派如坐针毡,试图遏制不利美国对华宏观产业竞争、甚至影响美国国运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

特朗普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一方面,显现出对当年竞选承诺出奇的守信程度(路透社)

特朗普政府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选举考量,竭力遏制欧盟、中国等在对美贸易上占优的伙伴,实在无可厚非。问题是,这样做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长远而言是损人不利己。

挥舞贸易战大棒,最直接后果当然就是招致贸易伙伴报复。就在美国决定对欧盟进口钢铝征收关税后翌日,欧盟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Cecilia Malmstrom)表明,欧盟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大门已经关闭。加拿大外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亦称,将向价值166亿加元(约1,005亿港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关税,包括钢材及铝材,以及橙汁、蜂蜜、威士忌等食品。

至于中国,商务部早前回应美国对华开征关税时指出,美方举动显然违反不久前两国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强调无论美方推出什么举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捍卫中国人民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

中方周日(6月3日)发布声明,口脗克制,提倡两国应相向而行,同时直言若美方执意制裁的话,“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5月30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文,指出既然美方重提开征关税,中国亦可把已公布的对等报复清单拿出来,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前宣布的扩大开放措施,亦大可不适用于美国货品、服务和资本。

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钢铁制品进口来源国,加拿大首当其冲(路透社)

特朗普左右开弓 欧中合力应对

最后,特朗普政府针对西方盟友和中国的举动,势必令后两者走得更近。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5月下旬结束访华行程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上周四(5月31日)便“急急脚”前赴德国,接着还会转往欧盟总部参与第八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一般相信,随着美国不断在贸易议题上发难,中国和欧洲的“共同话题”只会愈来愈多。

尽管外界对特朗普“漫天索价”的作风已经见惯不怪,但他今次再度点燃贸易争端之火,无可避免加深世人对美国正在推行单边主义政策的观感,导致中国和美国之间,以及欧洲、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之间未来磋商的难度大增。

更值得担忧的是,特朗普政府内的鹰派相对得势后,这些人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对更广泛的中国战略意图无休止的猜疑,可能会加剧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碰撞。很大程度上,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正游走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边缘,中美持续摩擦无可避免。最终能否将分歧和摩擦维持在可控范围内,不仅视乎华府鹰派与温和派的势力拉扯,也将更加考验中国政府的应对手段。?

上文刊载自第114期《香港01》周报(2018年6月4日)《 特朗普游走“修昔底德陷阱”边缘 贸易战两面出击 手段同中有异》。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