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给以色列30日加沙“最后通牒” 拜登部署大选后政策转向?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10月15日,以色列媒体首先曝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13日送予以色列防长加兰特(Yoav Gallant)和战略事务部长德尔默(Ron Dermer)的信件内容,信中列出多项具体行动,给以色列30天时间改善加沙人道状况,表明如果以色列不能“由此刻开始、在30日内”达到美国的要求,美方可能会按照相关法规扣起对于以色列的武器供应。

同一天,拜登(Joe Biden)几天前表示将会供应以色列的萨德反导系统(THAAD)已经送到以色列,准备安置在以色列南部沙漠地区的空军基地,同时还有大约100名美国军人会驻扎在以色列负责萨德系统的操作。分析认为,以萨德支援以色列、甚至破天荒派美军进驻以色列,是为了准备以色列报复伊朗本月初导弹攻击之后可能会遇到的“反报复”。

来到总统任期最后三个月倒数,到底拜登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要求具体 前所未见

不少西方媒体将布林肯和奥斯汀交送以色列的信件形容为“最后通牒”。此通牒要求以色列保证每日至少要有350架次货车进入加沙,保持现有4个通关口岸开通,并开启第5个通关口岸;挤满加沙南海岸所谓“人道地区”马瓦西(Al-Mawasi)的170万人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搬回内陆;容许约旦军队进入加沙,以重新恢复每日至少50到100架的商用货车从约旦来到加沙;保证以色列政府不会强制迫迁估计大约40万的北加沙人口;保证人道组织可以从北部通关口岸或从南加沙进入北加沙。

加沙人道问题“最后通牒”信件全文照片:

信件特别提到专责服务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代的“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对以色列国会可能通过法律禁止以色列政府人员同UNRWA协作表示“深切忧虑”,表明美方认为以方限制UNRWA的工作将会对加沙人道状况造成毁灭性冲击,“可能在相关美国法律和政策之下带来后果”,要求以色列政府保证此立法不会通过国会,并为以方对于UNRWA人员与哈马斯有关的指控向UNRWA提供更多证据。

同时,美方表明他们同以色列一直以来有关平民受害事件的接触都未能达到必需的成果,要求以色列同美国建立一条新的沟通渠道,并在10月底前进行首场会晤。

信中点明拜登2024年2月签署的《20号国家安全备忘录》(NSM-20)以及《对外援助法》第620款。两项法规都给予美国政府以违反人权或阻碍人道援助等理由去停止军援的权力。布林肯和奥斯汀警告以色列,“如果(以方)未能表现出对实施和维持这些措施的持续承诺,可能会对NSM-20和相关美国法律下的美国政策产生影响”--言下之意,即是可能会扣起美国军援。

根据联合国的说法,10月以来已没有粮食等人道物资进入北加沙。(Reuters)

再一次“出口术”?

过去一年以来,拜登已警告过以色列无数次,好言相劝、设置红线都试过,但以色列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当局几乎从来没有理会拜登,而拜登也几乎从来没有以实际行动来施压以色列。地面入侵加沙如是,拖延人质和停火谈判如是,进军拉法(Rafah)如是,入侵黎巴嫩亦如是……

这一份“最后通牒”会不会又是拜登“出口术”施压以色列的公关工作,到最终也不会有实际行动支持?

跟以往的警告不同,这一份“最后通牒”有极其具体的要求和时限,而且这个时限更设在美国大选投票日后一周的11月13日,大大减少了选举考量对于拜登行动能力的局限。

2024年10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美国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Joint Base Andrews)向记者发表讲话。(Reuters)

以色列周边的中东战局,如今已经成为了美国大选的一大变数。拜登早前更曾公开指出,他“不知道”不断在中东搅局的内塔尼亚胡是不是“正在试图干预美国选举”。外界普遍相信,相较于民主党政府,内塔尼亚胡更希望特朗普(Donald Trump)胜选,后者将不会像拜登般要维持“价值观外交”的门面而不断以外交手段施压以色列。

不过,在贺锦丽(Kamala Harris)与特朗普依然是在“难分高下”的形势之中,内塔尼亚胡似乎也不敢全面押注特朗普,日前据报已向拜登承诺不会袭击伊朗核设施和石油设施来报复--若然如此,中东战局暂时并不会猛烈升级。

有分析认为,拜登在以色列部署萨德的交换条件,就是要内塔尼亚胡作出上述承诺--至少到11月5日美国大选日前为止。

2024年7月26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海湖庄园迎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Facebook@Netanyahu)

摇摆州的拉票宣传

但无论如何,内塔尼亚胡10月以来地面入侵黎巴嫩的行动,似乎已经打击了贺锦丽的胜算。在阿拉伯人口比例全国最高(2.1%)的关键摇摆州密歇根(Michigan),贺锦丽9月的民调几乎全胜特朗普。但踏入10月,特朗普却从后赶上,在270toWin收集的最近8个民调当中,特朗普在其中4个都领先贺锦丽,在另外1个则同贺锦丽打成平手。

回顾2020年,拜登在密歇根州得票比特朗普多15万,而该州阿拉伯裔人口约21万,且还有百多万倾向同情巴勒斯坦人的黑人人口,只要有一部份巴勒斯坦同情者拒绝投票,甚至投给特朗普,贺锦丽都有落败之危。

在拜登“最后通牒”流出的同时,贺锦丽正在密歇根大城底特律(Detroit)努力争取近年流向特朗普的黑人男性选票。拜登此时向以色列发信,无疑有为贺锦丽助选的考虑在内。

10月15日,贺锦丽在底特律出席选举活动。(Reuters)

外交政策的交棒准备

除了选举政治的因素之外,拜登政府也是要通过信中设于大选之后的限期来提醒内塔尼亚胡,无论11月5日大选谁胜谁负,掌握白宫权力到来年1月20日的还是拜登。

没有竞选情势的担忧、没有政治前途的考量,在政权交接过渡期之中的拜登将会得到比以往都要自由的行动空间。大选后的两个多月,将会成为拜登为自己制造政治遗产的最后机会。

虽然不少分析认为拜登对于支持以色列有不能扭转的执着,但拜登50多年政治生涯从来也是变色龙,在不同政策上都作过180度的转变,我们不能低估过去一年在背后爆粗大骂内塔尼亚胡的拜登对前者打出最后一击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这一份“最后通牒”很可能是要向内塔尼亚胡示意贺锦丽的以色列政策转向。

虽然加州检察官出身的贺锦丽被普遍认为没有充分的外交经验,其副总统任内的外交工作也是仪式性为主,从来没有同参与外交50年的拜登有过任何公开的分歧,可是从贺锦丽的国家安全顾问戈登(Philip Gordon)的立场来看,如果由她接棒,其以色列政策可能会出现转变。

贺锦丽14日发布推文,点出北加沙两周没有粮食进入的情况:

戈登在2019年贺锦丽参加民主党总统初选时已经非正式地担当了她的外交政策顾问角色。其后,贺锦丽退选后获得拜登重用为副手,戈登也就变成了贺锦丽的国安顾问(按:先副后正)。由于贺锦丽外交经验有限,在克林顿时代已经主理白宫国安委员会欧洲事务、奥巴马任内又曾先后在国务院和白宫主持欧亚和中东事务的戈登,就成为了她最信赖的外交事务智囊。美国媒体普遍相信,如果贺锦丽11月胜选,戈登将会成为她的国家安全顾问。

戈登历年来都撰写过多本与外交政策专书。在其2007年的《打赢对的战争:美国和全球安全的道路》(Winning the Right War: The Path to Security for America and the World,暂译),戈登批评美国在9-11袭击之后过于依赖军事手段的回应,造成中东的广泛反美情绪;他又指出美国政府当时把反恐工作简单当成一场战争是错误的战略。

而在其2020年的《败在长线:中东政权更替的虚假承诺》(Losing the Long Game: The False Promise of Regime Change in the Middle East,暂译),戈登则全面批评美国从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再到利比亚、叙利亚多个国家尝试改善当地政权的政策及其失败。

10月2日,戈登(右)与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会面。(X@PhilGordon46)

反观今天的内塔尼亚胡政府,以色列正正就是把所谓的“反恐”(按:指的是伊朗伊斯兰政权领导的一系列区内武装组织,包括真主党、哈马斯等等)简单当成是一场战争,用武力在加沙、黎巴嫩清扫哈马斯和真主党、用武力去打击也门胡塞组织等其他亲伊武装、用武力去威吓伊朗不要全力介入、在各地刺杀敌方组织领袖等等。而内塔尼亚胡近来接连直接用英语向伊朗和黎巴嫩人民发表讲话,很明显也是在试图策动政权更替。

将戈登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批评对象换作以色列,我们大概就能知道他的想法如何。

根据《华盛顿邮报》引述消息人士的报道,戈登从一开始就质疑以色列要在加沙消灭哈马斯的做法,担心消灭哈马斯的唯一办法就是毁灭加沙,造成严重人道灾难;同时,曾与内塔尼亚胡交手的他也认为美国不会对内塔尼亚胡的决策发挥影响力;而且,在10月7日哈马斯袭击爆发之初,当拜登的外交、国安智囊都在讨论如何游说以色列不要全面进军加沙之际,戈登已经在想战后安排、美国如何推动两国方案之类的问题。

《华邮》的报道指,跟拜登不同,贺锦丽和戈登对于为以色列军援设定条件持开放态度--虽然早前戈登曾公开否认贺锦丽支持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的传言。

分析普遍认为,在外交政策上,贺锦丽跟拜登之间的最大潜在分歧就在于以色列。这份“最后通牒”改变了拜登不为对以军援附加条件的坚持,似乎就是为交棒贺锦丽所作的准备--其设于美国大选之后一周的限期就突显出这一点。

不过,如果贺锦丽最终败选,这份“最后通牒”很大可能又会变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