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75周年峰会:最后一次五年庆?
7月9日,北约成立75周年的峰会在华盛顿启幕。为了隆重其事,拜登(Joe Biden)在离白宫几个街口的北大西洋公约签署地安德鲁·梅隆礼堂(Andrew W. Mellon Auditorium)迎接各成员国领袖。
这次盛会本来是庆祝美国领导西方世界有成的时刻: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连曾经质疑北约“脑死亡”的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也不得不承认北约的价值,如今在法国势力大涨的极右国民联盟(RN)也表明要等到俄乌战争结束之后才会再次退出北约的整合军事指挥机制(法国1966年退出,2009年重新加入)。更不用说,俄乌战争导致瑞典、芬兰两个中立国加入北约,作为圣彼得堡出海口的波罗的海几乎变成了北约的内海。
然而,自6月27日美国总统辩论以来的“换掉拜登”运动,却为这场北约峰会蒙上阴影。
一方面,本来焦点在于跨大西洋军事同盟和加码乌克兰援助的三日峰会,变成了拜登展现自己还有生命迹象的国际外交舞台。喜欢把美国政治当作“真人秀”追看的欧洲精英们,难不对拜登的一举一动以放大镜都仔细分析、私下评头品足。
他在首天迎接各国领袖时的简短演说普遍被认为“高分过关”,但是--很重要的一个“但是”--他是看着读稿机照稿读的。
一场北约峰会的焦点竟然是一个美国总统能否成功把两句句子串连起来,如果是小说情节的话也会被嫌荒谬,但这却是现实。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国民主党的“换登”运动,以至拜登本人坚决不退的态度,随着民主党全国党代表大会迫近,大大推升了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胜算。
特朗普就算不是一个孤立主义者,也是一个单边主义者,曾批评北约“不合时宜”,也经常利用北约部份成员国国防开支不足GDP 2%标准来向它们开火,称他“会鼓励”俄罗斯对这些国家“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如今北约决定用前荷兰首相吕特(Mark Rutte)来接替即将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其一大理由就是人们认为吕特能“搞定”特朗普--在2018年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曾在讨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会议上发难,将国防开支不足的北约成员国逐个点名大骂,导致议程马上改变,几乎除国家领袖之外的官员都被赶出会议厅,最后由吕特出面直接跟特朗普对谈(当时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都不愿意担当此角),才免除了峰会停摆的尴尬,他还给了一组特朗普事后可宣称全靠他才促成北约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的数据。
在俄乌战争之后,欧洲国家大多都警觉到国防的重要。根据斯托尔滕贝格的说法,本年将有23个美国以外的北约成员国国防开支达至GDP 2%的水平或以上,数量远超2018年时的6个国家。
然而,特朗普的北约政策,似乎已不再是像其首届任期时要求各国花更多资源在国防上(按:也即是同美国国防企业购买更多武器)那么简单,而是从根本上改变北约的防卫同盟性质。
首先,根据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幕僚的说法,未来的特朗普政府将会减少美军在欧洲的战斗部队,虽然美国会继续营运各个军事基地和提供核保护伞,但美国对于欧洲安全只会担当紧急事态的支援角色。
同时,特朗普也计划将北约联防条款“重新解读”,将北约国家分成两个级别,国防开支不及GDP 2%的成员国将不会获得美国的安全保证。虽然北约第五条通常被解读成“对一个成员国的攻击就等同于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但条款文句却没有真的要求成员国要用军事力量回应对其中一个成员国的攻击,因此有颇大解读空间。
这种做法将会完全扭转北约的联防性质。联防条款的效用从来就只在于一个“信”字,只要其他国家相信,北约国家才能达至不花费分毫也能保证国家安全的功效。当美国对于北约盟友的防守信任受到质疑,北约将失去其对成员国的最大价值,而变成一个跨国军事合作平台,再非一个防卫同盟。
这也许是部份特朗普支持者想要见到的发展。他们一直认为从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以来,北约的欧洲国家已经在搭美国的便车。以往美国的最大地缘政治对手是苏联,这尚且可以接受。但今天,俄罗斯连威胁整个欧洲的实力也没有,没有人相信今天的俄军能够闪电战进入波兰再迅速打到法国的海滩上;而美国的最大地缘政治对手也变成了中国。
因此,即使是被视为是跨大西洋主义者的拜登,也一直试图将北约的跨国军事合作部份扩展至印太地区。日本、韩国、新西兰的领袖都会出席这次北约峰会,是三国连续三年派领袖出席,而澳大利亚也会派出副总理出席。在美方力推之下,这次北约也同与会的亚洲国家启动了多个军事层面的合作计划。
对于北约转向亚洲,欧洲当然有重大反对意见。法国就曾出面阻止北约在日本成立办公室。美国对此当然甚为不满:美国的国防开支是德国的10倍,占北约整体国防开支的68%,欧洲凭什么阻止美国利用北约来推进它的地缘政治战略?
俄乌战争的问题,将会是北约内部美欧矛盾的试纸。特朗普明显希望以收回军援作为威胁,施压乌克兰割地求和同俄罗斯谈判,但欧洲的主流观点依然是不能让俄罗斯以武力改变乌克兰的疆界,连曾经收受俄罗斯银行贷款的法国极右国民联盟(RN,当时称国民阵线)如今也支持援助乌克兰,只不过没有马克龙不排除派兵和供应战斗机般进取。
对于东欧国家而言,俄罗斯是个切身感受得到的安全威胁,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对它们而言是一个地理上或战略上的缓冲,至关重要。但对美国而言,至少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眼中,让乌克兰加入就相当于增加一个搭美国便车的高战争风险欧洲国家,对美国一点好处也没有。
就连拜登,今天也拒绝为乌克兰加入北约提供明确时间表。
美国地缘政治利益的转变,决定了北约已经变成一个不合时宜的军事联盟。这同过去的苏彞士运河危机、越战,甚至是美国入侵伊拉克的美欧分歧,以至其所造成的北约内部矛盾都不同。
特朗普胜选与否,北约已完成其历史角色的事实也不会改变。只不过,如果有特朗普作为推力,5年之后,北约即使依然健在,但很可能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大肆庆祝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