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伦理学战场的英国哲学家 帕菲特逝世
除了约翰.伯克(John Berger)在巴黎离开人世,昨天英美哲学界中极为重要的道德哲学家帕菲特也在英国告别了人间。令人惋惜的是,不久前出版社已发布其重要著作《论重要之事》第三册的预定上市日期。
2017新的一年开始,便传来几位重磅级的文化学者逝世的消息。除了约翰.伯克(John Berger)在巴黎离开人世,昨天英美哲学界中极为重要的道德哲学家帕菲特也在英国告别了人间。令人惋惜的是,不久前出版社已发布其重要著作《论重要之事》第三册的预定上市日期。
帕菲特的重要著作《理与人》(Reasons and Persons)(资料图片)
帕菲特(Derek Parfit, 1942-2017)是英美分析学界中家喻户晓的学者,已出版的两部著作都被喻为天才型作品,每册都逾五百页。他于1984年出版的作品《理与人》(Reasons and Persons)被赞誉为上一世纪以为最重要的道德哲学作品,内容深入了“理性”与“人格”这两个概念在历史上的一系列哲学观点与理论,并且就此指出各个观点的谬误。作者以极为严格与缜密的论证,佐以许多分析式论证常见的例证或思想实验,使得该书不仅成为后设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上的革命性课本,并且以此立下了哲学家的名声。
帕菲特早年出生在中国,却很早就移居回英国。小时便显现其逻辑思考的天份,或许是受到家庭以及寄宿学校生活的影响,帕菲特的日常生活几乎全部都奉献给了哲学。他每日维持著固定的饮食作息,只为避免浪费时间选择其他生活方式;此外帕菲特非常喜欢亲近不同的新晋学者与学生,因为他们没有家庭束缚,可以长时间与自己讨论哲学;他总是写下非常长篇的评论与笔记,甚至是对自己的书稿也有同样的工作态度。哲学家第二本著作便以书稿方式流传十年,并且征得两百多位哲学家的评论;帕菲特再继续回应诸多评论,最终于2011年集结出版。有趣的是,哲学家早年曾经致力写诗,却很快停止,余下的时间就只有哲学书和论文陪伴终生了。
帕菲特的最后作品《论重要之事》(On what matters)将于今年继续出版第三卷,第一卷与早先的《理与人》也早有中文翻译。无论是已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理与人》还是仍待哲学界评估与衡量的《论重要之事》,帕菲特的思想影响深远而且极具争议。因为如果帕菲特的道德哲学工作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将会发现《论重要之事》很可能已经终结了伦理学战场,结束了义务论、因果论、契约论之间的论争,当然这点仍有待未来哲学界的衡量。
帕菲特《论重要之事》(On what matters)即将出版第三版(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