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个图书馆节】陈曦成:好的书籍设计让人心动
“每一个人对美的感觉都不一样,有时不需要相关的设计专业知识也可以好好欣赏一本书。当你看著封面,摸著纸质,再一页页翻读,感受一下自己有没有兴奋的感觉,如果有这种心动,就是你喜欢这本书最直觉的感受。用纸、行距、字体等设计的知识很重要,但心动的感觉也很重要。”书籍设计师陈曦成如是说。摄影:黄舒慧
他设计的书籍《街坊老店2:金漆招牌》 将于今年香港图书馆节中的“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 ”中展出,还会在“纸本炼成──书籍设计的试炼过程”讲座中分享书籍设计经验,如何以“理解”、“分解”和“再炼成”做出好的书籍装帧作品。一本好书背后,大众或许不知设计师付出多少心血,却可于拿起书时从心动的感觉中感受好设计的温度。
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收放自如
陈曦成从理工大学毕业后就想做书籍设计师了,直到赴英深造后回来终于踏上梦想路。确实比起台湾早于多年前已著重书籍设计的专业,香港大众对书籍设计认识不算深,适逢第一届香港图书馆节于今个月举办,以“阅读・创意”为主题,全方位推广与阅读相关的文化,陈曦成正可将书籍设计的各种想法与经验分享给大家。
陈曦成先厘清书籍设计与书籍艺术的分别:“书籍设计是出版范畴的其中一部分,在作者用心创作、编辑去芜存菁后,设计师用其专业眼光将一本书最重要、最有趣的元素抽出来,呈现在封面与内文排版设计上,将作者抽象的文本实体化成一本书。而书籍艺术其实和其他艺术范畴没有太大分别,只是创作媒介是书籍而已,一样是将对世界的感知,或个人的情感表达倾注书籍艺术中。”
书籍设计既是创意,亦是商业产品,那般在产品的市场需要与设计师的艺术追求中,就可能有需要协调的部分,陈曦成说未开始设计前,最重要的是沟通部分,由主题、内容、图文比例与作者喜好都要清晰,“一开始书籍设计师就要令出版社和作者有信心,让他们明白你的艺术取向与设计概念的最终目的都是想成就这本作品,这样设计的过程就会更顺畅,很多人以为书籍设计只是做好封面与书衣,其实还包含资料搜集与理解文本的部分。”
比如这次展出的《街坊老店2:金漆招牌》,陈曦成说足足做了三年,由这本书一开始就加入团队中,所以当他跟你说这本书的装帧时,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书籍的内容与主题:“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最前边的小封面黑纸金字,用了传统招牌黑木金字的颜色分布和概念去设计;第二部分就是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旧照片,可以看到当年街道招牌的错落感;第三部分就是此书最大的版面,枣红色封面配有文案,三个封面由小至大,配合街道上香港招牌的层次感。”陈曦成翻开书本,内里还有拉页设计,将街道招牌历史融入其中,“这本书的作者拆解老舖装修与招牌故事,所以是图文配搭为主,每一页都有不同的版面设计。第三部分更是作者的摄影集,特别用了与本书前两部分不一样的纸。”
用设计营造立体阅读体验
由书籍封面、插图、开本尺寸、以至纸张的材质、厚度和重量,都是阅读的视觉和触感经验的一部分,书籍设计师的专业常常不为大众所了解,陈曦成就觉得今次香港图书馆节提供了不同的设计活动鼓励大众创意阅读:“这次的节目很丰富,不乏书籍美学相关议题的活动,除了我的讲座,还有谭智恒的‘文字・阅读・设计’和区德诚的‘看字日常’讲座。另外,由香港大学图书馆文献保护与修复中心主持的‘DIY 手缝笔记本工作坊’,教大家书册装订的方法,促进大众对书本、文字、汉字设计的理解,亦让他们明白创意与阅读是怎样结合的。”
要陈曦成选一本创意与阅读结合得最好的作品,他从书架中抽出一本胶套包好的书,一边诉说因书本太久纸质已泛黄,一边珍惜的拆开胶套:“这是艺术家Sheila Hicks的Weaving As Metaphor,由荷兰书籍设计师Irma Boom设计,看上去如像一块白色砖头,毛边书口是此书最重要的设计部分,一页页的边口位如有绒毛效果,回应Sheila Hicks常用织物作为创作媒介。毛边书不算很特别,但这个设计却做到合起整本书后成了无缝的绒面效果,这体现了书籍设计不只是平面设计,更是一门立体的艺术。”
立体的艺术——陈曦成说得太好了,一如一旦读者懂得怎样去欣赏一本书的文字内涵与外形的装帧艺术,将会有更为立体的阅读体验。下次阅读一本书,不妨留意一下这本书的书籍设计如何回应内容之处,将更可感受到书本的层层深意。
讲座题目:纸本炼成──书籍设计的试炼过程
讲者:书籍设计师陈曦成
特别嘉宾:新晋演员吴肇轩分享阅读心得,大谈阅读如何帮助塑造不同的角色。
日期:10月28日(星期一)
时间:下午5:30至7时
地点: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展览馆
名额:100位公众人士
请致电香港公共图书馆2786 2110或于“喜阅 • 飞越”Facebook专页inbox提供姓名、电话及参加人数(最多2人)报名留座。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首届香港图书馆节尚有多个书籍美学相关的讲座,详情请浏览图书馆节网站:https://hklibraryfestival.hk01.com/programmes/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