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个图书馆节】反转图书馆内与外 让你感受多重阅读体验
百年前作家吴尔芙(Virginia Woolf)因其女性身份,被拒于剑桥大学图书馆外,令她愤而写下《自己的房间》——现在我们就幸福多了,图书馆不止开放给任何人,今个月开始的第一届“香港图书馆节”,将反转图书馆内与外推广阅读文化,除展出特藏及举办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外,更将活动延伸至社区。而科技的应用,预告未来图书馆将不拘限于实体场地,著重个性化体验与互动服务。
个性化体验:充满温度的阅读创意
在“姆明谷的彗星”前漫游神秘北欧、在星空下阅读夜光书、将自己的样子化成书中主角……第一届香港图书馆节主题为“阅读・创意”,既是阅读可以启发创意,亦是创意地阅读。今年的活动分为展览、工作坊、讲座、音乐表演等,产生四种阅读的面向,包括阅读的广度、深度、温度与态度。
重点节目“格列佛互动故事墙”将《格列佛游记》制成动画,投射在弧面墙及巨形图书装置上,触碰墙身会引发故事情节,让读者感受由文字、触感、光影、剧场结合的阅读体验。多场与作家、文化创意人的对谈互动,著重阅读的交流,令阅读充满温度。
历经时日的深度资讯与广泛阅读
图书馆就是一座城市最安稳的所在,充满历经时日的珍藏。这次“文献藏珍──香港中央图书馆文献征集藏品选萃”将展出难得一见的历史文献,另有多场专题讲座包括“刘以鬯的创作以外:书信与评论集简介”、“跟著西西旅行与读书”,令读者深度了解文学巨匠的创作历程。
图书馆节场内将展出“香港出版双年奖”、“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及“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获奖作品,透过不同类别的创意作品,鼓励大家广泛阅读。读者亦可透过“e阅读小站”体验获奖电子书。
未来阅读学:终身阅读态度
未来社会由科技主导,然而资讯科技的进步却与大众取用资讯的态度没有必然关系。如果不想像百年前的吴尔芙般被关于知识之门外,当下的阅读模式更需要对资讯寻真的技能和态度。香港理工大学包玉刚图书馆馆长黄朝荣博士就提到:“唾手可得的资讯鼓励不求甚解的资讯即食化行为,而且互联网搜寻器和媒体的演算法会因应个人的浏览纪录而推荐取态相近的资讯,这样的阅读容易产生偏差及流于表面化。”
今次图书馆节展出的InfoLit for U MOOC免费网上自学课程,由本地八间大学图书馆共同设计,开放给所有市民大众,可按个人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单元自学,如人文学科、商业经济学、教育、工程学、健康科学、法律、 科学 、社会科学等。市民大众可透过InfoLit for U MOOC学习提升取用资讯的态度和培养求真的精神,将不同本质不同形态的资讯应用于学习与日常生活中。
除InfoLit for U MOOC外,大专院校图书馆科技应用展览还展示VR(虚拟实境)、AR(扩增实境)及MR(混合实境)等新兴科技:“读游太虚”节目结合虚拟实境技术,让参加者透过游戏方式置身故事中;“郑国江词作手稿数码特藏”展出填词人郑国江四十年间所写的歌词手稿,包括初版及修订版本。“善用资讯技能 专题研习易进行”及“由创意到创新”等讲座则针对分享科技应用作为未来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与及如何善用资讯技能提升科研和专题研习的成果。
未来阅读之意,不止有关未来的阅读与学习模式,亦关乎怎样为未来建立终身阅读习惯,第一届香港图书馆节举办在即,不如来感受一下各种阅读的可能,再延伸至日常阅读习惯中。
香港图书馆节详情:https://hklibraryfestival.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