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

撰文: 陆鹿
出版:更新:

“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

 

——《未来主义宣言》


 

在工业革命发展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未来主义在机械化的丰硕成果与现代战争的阴霾之下,于意大利的米兰应运而生。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于1909年2月20日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以煽情激昂的语言大力鼓吹科技、速度与一切动态的现代生活产物,并且宣言决心舍弃旧有的道德主义与传统美学方式。

 

在《未来主义宣言中》,马里内蒂的提出的美学改革方向在文学:“文学从古至今一直赞美停滞不前的思想、痴迷的感情和酣沉的睡梦。我们赞美进取性的运动、焦虑不安的失眠、奔跑的步伐、翻跟头、打耳光和挥拳头。”

 

Carlo Carra, Ciclista 1913

这项运动其后以风驰电掣(未来主义者大概会喜欢这个形容)之速度,于整个欧洲扩散蔓延;1910年,由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卡拉(Carlo Carrà)、鲁索洛(Luigi Russolo)等人签署的《未来主义绘画的技术宣言》(Technical Manifesto of Futurist Painting),以马里内蒂开初提出的速度与科技美学为基础,推翻以往对静物(still life)、风景(landscape)与人像(portrait)的审美方式——时代“美感”并不在上述的种类当中,“所有的东西都在活动著,所有东西都在奔跑著,所有东西都在剧烈地转变著。事物的轮廓从不是毫无动态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它迅速地出现并且消失”。机械与动态的活动,人类与工业的灯光,才是符合当代审美、值得画家描绘的主体。在未来主义绘画中,布满画面的力线(force-lines)可说是一大特点。这些力线通常围绕著绘画主体,呈现人在视觉与心理感觉中,对现代生活中的事物存在方式的印象。

 

未来主义的成功,除了因为应和了工业的蓬勃发展与欧洲战争前夕的高涨气氛这些时代背景以外,还得益于发起人马里内蒂非凡而具有前瞻性的媒体触觉。《未来主义宣言》中激进而暴力的语言方式带著强烈的煽动感,更为高招的是,马里内蒂运用自己丰厚的财力,购下了当时全球知名的巴黎日报 Le Figaro (费加罗日报)的头版作为刊登场域。未来主义者们喜欢以聚会的形式,分享彼此的艺术观,他们将聚会的场所定立于不同的公共场所,例如政治集会之地与各种剧院之中,整个过程如同一场表演艺术。

 

善于自我宣传的未来主义在欧洲流转,种子落入不同国家,激发了各种的先锋艺术流派——英国的漩涡主义(Vorticism),早期的美国达达主义(Dadaism),俄国未来主义等,更曾流转到日本激起一阵风潮。

 

David Bomberg, The Mud Bath, 1914 英国漩涡主义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