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深度】“盲抢”背后 谣言满天飞的反思

撰文: 陈智拥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持续爆发,继口罩及消毒用品后,市面又掀起抢购日用品“疯潮”。事实上,每逢天灾疫症,香港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抢购潮——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港人为求防疫疯抢白醋及板蓝根;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灾,外界迷信“碘盐能预防辐射”,故引发“盲抢盐”。直到2020年的今天,市民还是受谣言影响而疯抢物资,超市货架被抢得空空如也,当中折射了什么现象?背后或与社会心理及资讯传播有关。

随着疫情升温,特区政府为压缩陆港人流,把十三个出入境口岸减少至三个。正当港人担心生活物资会受“局部封关”影响而被切断之际,不少通讯群组及网上平台流传“内幕消息”,称内地厂房因疫情问题无法开工,影响未来供港物资供应,结果超市货架上,不论白米、公仔面、厕纸等日用品统统被抢购一空,无一幸免,就如战乱时人人恐惧、囤积物资,即使超市及各供应商迅速澄清并无供应短缺问题,抢购热潮仍未见回落。

有超市的厕纸被抢购一空。(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谣言满天飞 抢购皆因从众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抢购现象实际上是“从众”(Conformity)行为,即个人为了和他人反应、行为保持一致而跟随别人的行为;简单而言就是“跟大队”,这在社会上非常普遍。早于1955年,美国心理学家Morton Deutsch与Harold Gerard便开始研究从众行为,研究指出从众行为源于“讯息性社会影响”(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及“规范性社会影响”(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当一个人对事情不熟悉不了解,“讯息性社会影响”便会产生作用,即相信他人对某种模糊情境的判断比自己更为正确,于是看到别人怎样做,便照画葫芦。

回看香港情况,当市民看见他人从超市中抢购日用品及粮食,而自己又不清楚原因,再加上听到一些“内地厂房停工”及“封关会导致粮食无法运港”等谣言,许多人来不及对此理性思考,便相信他人抢购行为总有其道理,于是加入其中,情愿买多也不要买不到。

心理学科普平台Lo's Psychology的Dr.Lo分析,比起SARS,现时资讯科技发达,资讯接收来源再不局限于电视新闻、报纸及电台,当每人都有智能电话随身,手指轻扫几下便有大量资讯,消息不论真假,都能轻易传播,资讯更新快得大脑难以消化,便产生“真相错觉效应”(The Illusory Truth Effect),即人们容易将曾接触过的资讯当成正确。举例说,如当“内地工厂会因疫情停工,或会影响将来数种日用品供应”这则错误信息不断在网络流转,便会在大家脑中重复曝光,导致我们对此信息增加好感、认为可信,而有关资讯正好又击中大脑不欲消耗能量分析的弱点,让人容易相信疯传的消息。

由于谣言众多,中国用户众多的社交平台微信已增加帮助公众戳穿病毒疫情谣言的工具。(路透社)

面对谣言 科学思维为何重要?

Dr.Lo续指:“半年来的社会动荡,每天都有不同信息充斥在网络,这时期更需要具备科学思维,利用更多脑能量明辨是非黑白。”所谓科学思维,就是当遇到问题时,透过个人思考建立自己的看法,再主动寻找证据,不断将证据与自己看法对比。

例如,当你认为“内地物流停工会导致香港没白米供应”,不能单看网络上疯传的某段文字或录音便当为可靠证据,而需寻找确实可信的数字或事实,如翻查工业贸易署的食米进口统计数据,便可得知内地供应食米仅占香港总进口量7.7%,泰国和越南则占九成,就算内地物流停工,亦不会缺乏白米供应。常言道“谣言止于智者”,当大部份市民懂得善用科学思维,对资讯作出明辨分析,小心求证,不胡乱转发信息制造更大恐慌,谣言便没有扩散的机会。

白米亦成为市民抢购物品之一,有超市要临时出限购令。(资料图片)

辟谣重任 政府责无旁贷

板蓝根能够防疫?封关会导致内地货物不能进港?双黄连口服液防肺炎?内地工厂停工?不论是过往SARS还是今天新型肺炎的谣言,均与市民性命攸关,偏偏市民又难以即时及有效地核实消息,根本无法作出正确判断,反而会为生活环境感焦虑而轻信谣言。

问题是,谣言易信,但辟谣很难。美国心理学家Gordon Allport提出谣言传播公式:R ~ i x a 。当中谣言的强度(R,Rumour),与谣言对当事人重要性(i,importance)和谣言证据模糊度(a,ambiguity)成正比。换言之,谣言强度取决于事件对大众的重要程度与信息模糊度,当谣言对大众极为重要且证据模糊,谣言便会传得愈快愈广。

新加坡在本月7日把疫情应对警戒程度由黄色升至第二高的橙色,触发民众四出抢购物资。总理李显龙在翌日立即发布讲话,表示政府有足够口罩和防护装备,稳定民心。(影片截图)

作为政府,应有责任核实信息,增加资讯透明度释除公众疑虑,打破谣言。如新加坡在本月7日把疫情应对警戒程度由黄色升至第二高的橙色,触发民众焦虑,谣言四起,当晚各超市大排长龙,几乎所有粮食被市民抢购一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翌日在Facebook以华语、马来语及英语发表讲话,强调政府有足够物资供应,吁市民不要囤积物资,同日新加坡大型连锁超市FairPrice邀请传媒到仓库参观,记者们见到仓库内堆满厕纸及各种粮食,而超市更承诺不会提高价格。在政府及企业共同辟谣后,超市大排长龙现象不复出现。

除此之外,事前防谣亦极为重要。现时香港针对假资讯的法例不足,面对居心叵测的造谣者只能予以谴责。反观台湾,有相应法例针对散播虚假言论响公共安宁的造谣者,如在2月初,有一名台湾女子在社交媒体造谣,声称“纸类制品有缺可考虑多买一点,因为原材料将会转去生产口罩”,其后警方把涉事者缉拿归案,以儆效尤。

港人对特区政府信任度已创回归以来新低,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政府信任率仅得约19%。图为2月14日政府记者会。(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民无信不立 政府丧失管治威信

在公共危机中,社会人心惶惶,市民面对海量信息,需要政府或权威机构核实相关资讯,当中政府公信力最为关键。当网络媒介不断革新、传播方式日益多元,若政府没有足够公信力及快速掌握话语权,只会提供时间与空间让谣言发酵散播。反之政府在公共危机前若能全面且及时发布信息,提供相应援助,市民便能得到正确指引,挤灭谣言生存的空间。

不幸的是,在经历过往逾半年的社会动荡,港人对特区政府信任度已跌至回归以来新低,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政府信任率仅得约19%。加上疫情肆虐,政府未能在疫情萌芽时向社会展现有效的应对决策,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持续上升,引起社区传播忧虑,市民仍然是一罩难求。政府“无为而治”,决策姗姗来迟,使其进一步失信。

当政府缺失威信,更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即使政府日后能及时准确发布消息,但民心尽失下,市民情愿相信网络小道消息,变相助长谣言产生。与此同时,谣言横行所引发的效果或对市民心理造成冲击,如因抢购物品而变焦虑;当谣言消退,市民又会归咎于政府失职,令自己面对如斯窘况,对政府更不信任,造成恶性循环。如何重拾市民信心?从防谣辟谣做起,或是重建公信力的第一步。

相关文章︰

【武汉肺炎】公务员治港神话是这样幻灭的——用不了的隔离营

【武汉肺炎】公务员治港神话是这样幻灭的——管制不了的人流

【武汉肺炎】亡羊补牢 七点建议

【武汉肺炎】抗疫路上 同理心比指摘更重要

【武汉肺炎.医护罢工】道德绑架、政治正确——患难中香港变陌生

上文节录自第201期《香港01》周报(2020年2月17日)《“盲抢”背后 谣言满天飞的反思》。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