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故宫3件国宝摔破 前院长:文物代代守护,人为损毁令人惊讶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台湾立委陈以信周五(28日)在立法院爆料,2021年2月国立故宫博物院进行“数位典藏”及清查时,不慎打破清代龙纹碗,故宫院长吴密察试图掩盖此事。此外,故宫最近又摔破比青花瓷器,已被故宫秘密处理。台媒指3件文物总价逾25亿元新台币(约合6.11亿港元),是1965年故宫在台落成启用以来,首次打破文物。据台媒周六(29日)报道,对于事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冯明珠感慨万千,认为故宫文物代代守护,人为损毁令人惊讶。

此前,吴密察在立法院回应证实故宫打破清代龙纹碗,但强调并未隐匿此事。他也坦承,故宫近两年摔破三件国宝,分别为“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和“清乾隆青花花卉盘”。对于外传总价值超25亿,他则表示“市场价格‘远低于此数字’”。

据故宫新闻稿,“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的破损原因疑似是因搬运时碰撞。而今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时,在故宫任职超过7年的资深人员因在作业过程中疏忽,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盘”从100公分高的工作台掉落地面破损。

对于事件,冯明珠表示,台北故宫文物跨海迁送来台到了北沟,再到台北外双溪,再到前任秦孝仪院长、周功鑫院长,都曾作大盘点,档案上都清清楚楚,一件不少。这些文物由代代人守护、传承至今,管理人员也都专业且富有经验,基本上是没有人为损坏。

吴密察提出,瓷器历来未“改箱为柜”,与时代潮流不符,可能是造成“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破损的原因,加上过去即便有20年一次的大清点与每年的抽检,由于文物储放资讯未数位化,因此也不可考两件文物是过去就已破损,还是新进人员处理不当。

对于上述说法,冯明珠不以为然,称台北故宫文物早已数位化,在文物管理系统中都有详载,身为院长应平时就去理解,而非怪前人没有数位化。冯又指,文物不论是清点或策展前的“健康检视”,都会协同维修单位或由专业资深的库房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文物摔落一事令人惊讶。据悉,内部员工对于现任院长提出“改善落后的包装方式”,认为是“在分解故宫的专业、信誉、士气、自尊”,瓷器过去未“改箱为柜”是器物处前后同仁的共识,不应出事了未检讨当前的管理而归责于前人的“落后”。

冯明珠认为文物摔落令人惊讶。(联合报)

此外,报道又提到已故的最后国宝押运人索予明曾回忆,为了安全守护国宝,当时许多私人行李都被丢下船,为了不让体积庞大的碧玉屏风受碰撞,他更是每晚都依偎著屏风而睡。

另一方面,民进党立委高嘉瑜周五在Facebook指出,破损不可能自然发生,故宫文物清点、注记、搬移保存过程中,应都有录影、外部见证人等流程,否则在这中间有移花接木、偷龙转凤等情形,也没人会发现,而包含“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及“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这2件文物,出现无法厘清责任归属的状况,故宫应给公众清楚说明,因为这种事,不可能会自然发生。

除了摔破国宝外,高嘉瑜也提到,故宫网站上的“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被误植为清朝,突显故宫对文物保存及标注实在不够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