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爆抄袭  一文睇清台湾法律如何判定

撰文: 林君颖
出版:更新:

2020年出品的台湾电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主题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日前获颁金曲奖“年度歌曲”(该曲亦获得2020年第57届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歌曲”),却遭台湾知名主持人吴宗宪质疑并非“原创”,因与西洋老歌《Reality》相似度极高。
消息传出后,有网友陆续发现该歌曲与中国大陆著名独立音乐人JINBAO,于2019年发表的作品《自由が丘》前奏几乎一模一样,还与2015年发行、陆续被翻唱成中文、韩文版的日文福音歌曲《主は我らの太阳》旋律高度相似。而究竟在两岸法律判定上,《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是不是抄袭呢?

第32届金曲奖“年度歌曲奖”由《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夺得,演唱者卢广仲开心代表领奖。(中央社)

目前,该曲的三位星马创作者与金马执委会皆出面解释,但《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所引发的风波至今仍未停歇,不少网友以网传“相似或相同的旋律超过八小节(有一说四小节)即构成抄袭”,认为该曲很明显就是“抄袭”了。但抄袭的判定真有这么容易?法律上有没有什么清楚、明确的方法来辨别呢?

于知名影音网站搜寻《主は我らの太阳》,很快便能找到该曲的中日韩文三种版本。(Youtube)

所谓的“相似旋律超过八小节即构成抄袭”这一说法,其实并无法律明文规定。而且一般大众常说的“抄袭”二字,更没有出现在著作权法之中。

由于中国大陆与台湾皆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会员,知识产权法方面需遵守WTO规范、保障各项知识产权,这也让两岸的知识产权法大方向相似,仅在细节不同。

法律上对于“抄袭”的判定,只有“重制”与“改作”。单看法条的文字说明,想必大部份民众对于“重制”、“改作”的解释还是一头雾水,分不清“抄袭”的界线在哪里。

“重制”,意思是一模一样、相同或实质近似。以文章来举例的话,就是让人觉得两篇故事的剧情看起来是一样的。只要是各方面来说都让一般人觉得非常相近,就有可能构成著作权法中的“重制”(即大众口语中的抄袭)。

“改作”则类似今日年轻人流行的同人创作(戏剧、游戏、动漫画衍生的改编或是二次创作),比如给《哈利波特》写了前传、外传,故事内容还是在原来的《哈利波特》世界去进行,依然有着那些角色,会让人误以为是《哈利波特》众多系列的其中一本,就属“改作”。改作与重制的差别在于,重制不会有单独、独立的著作权。

法律上对于“抄袭”的判定,对比前述定义来说,其判定是更复杂的。无论是小说、歌曲,还是服装、商标等,在著作权法中除了比抄的“量”多寡,更要比抄的“质”。

而歌曲的比对,除了用耳朵听外,还要比对曲谱、和弦、选调等,若是进入到司法程序,还需请教具有音乐背景的学者进行鉴定,法官需判断创作者是否有直接接触、合理机会接触的可能性。如果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那被接触、影响的机率较高。

除了“重制”与“改作”外,法律上还有“独立著作”一词,即无实质、合理机会的接触下,有两个类似的作品,就有可能是独立创作(各自拥有著作权),不会构成侵权。

一有作品涉嫌抄袭,便有网友热心做比对影片。但这样的比对以著作权法的角度来说,还不够完整。(Youtube@MsWang333)

比如台湾于2012年时,歌手王心如的歌曲《到底爱怎么了》遭控抄袭蓝又时的《睡美人》而闹上法院。尽管两位不同大学的音乐系主任,皆认为两首歌曲相似度高达九成,但法官以被告没有实质接触而无罪结案,最后两人和解。

今日法院关于抄袭的判定,较看重“实质近似”与“接触”。不过即使进入诉讼阶段,检察官、一审、二审的法官见解也不一定相同,由此可知要判定一个作品是否抄袭,并非是大众主观认为就能下定论。虽然著作权案件的一切结果还是以法院判决为主,但该法采“属地主义”原则,所以疑似被《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侵权的创作者们,要跨海提告或是究责仍有难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