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锡堃倡中医改名台医引发“去中化”争议
撰文: 谭英瑛
出版:更新:
台湾立法院院长游锡堃日前建议,可将“中医”改称“台医”,不料此举引发舆论对于执政党“去中化”的讨论。对此,游锡堃于当地时间7月6日通过脸书(Facebook)贴文表示,“比起中医,我想‘汉医’或‘台医’会是更合适台湾的称呼!”
蔡英文、游锡堃等人于6日出席台北国际中医药学术论坛大会开幕式,而游锡堃在致词时表示,年纪较大者,过往都称中医为汉医、汉药,“如果叫台医、台药应该也不错”,但若大家觉得台医、台药不够好,也可以称为汉医、汉药,期盼这代人能够将汉医、汉药发扬光大。
但由于游的此般言论涉及到“去中化”,“中华民国中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于7月6日发布新闻稿指出,中医、中药是法定名称且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基于推动嘉惠台民的中医药政策,“非与民众健康福祉有关之任何议题均不予以讨论”。看似以声明方式撇清游锡堃的中医“更名”倡议。
对此,游锡堃于7月6日下午表示,在“中医”出现的百年历史前,“汉医”已经累积千年历史,传到各地也与当地文化融合,像是传到韩国就称为“韩医”,传到日本则称为“汉方”;游锡堃更指出,假使未来台湾社会逐渐发展出对于中医命名的共识,他觉得叫“台医”,或追本溯源称为“汉医”都很好。
游锡堃说,台湾除了西医名闻全球,生技产业也与中药息息相关,研发成果早已崭露头角,或许人们可以思考,当台湾成果跃上国际舞台时,大家期待它继续被称为“Chinese Medicine”,还是可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他更觉得,对于中医“称呼”,虽然是最表面的问题,不过往往代表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希望自己7月5日的想法能“抛砖引玉”,让社会有多元讨论。
游锡堃也提到,无论是近期舆论对于护照正名,乃至于台湾生活中的大小细节,希望世代台湾人均能看到台湾的主体性,并创造更多的台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