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国民党新两岸观:宽以待己 严以律“共”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4月9日接受台媒专访,期间称“九二共识的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两岸展开功能交流等精神至今还在,但共识形成至今,国际与两岸已发生很大变化,当然成为检讨目标”,并就九二共识能否续存,示意“应问北京对共识的态度有没有改变,是否还有模糊或中华民国表述空间”。
至于自2017年“习洪会”后即未续办的国共论坛,江启臣自言“不急”,国民党内要先形成共识外,也认为国共沟通得要双方面意愿,且具有意义,如此再来讨论重启两岸沟通机制。
江启臣的这则专访,直白地透露现下的国民党中央在面对两岸关系、面向中共时,了然于心的4项基本态度,或曰“新两岸观”。
一、对九二共识的认识是浮动的
相对于国民党人长年言及九二共识,总归“九二共识,一中各表”8个字,江启臣在党主席竞选期间,避谈九二共识,当选后遂称“九二共识的想法跟理念在国民党至今没有改变”,将九二共识的本体认识,虚化过渡成为一种理念。
这番诠释,说明了江启臣仅愿承认九二共识的抽象精神不变,但内涵会变,不再点名续唱“一中各表”的旋律,且内涵填充随国际与两岸关系变化而变化。江启臣在就任党魁满月后接受媒体专访,肯定是有备而来,论述用语必要是字斟句酌后的结果,当具有一定可信度。从九二共识内涵可以应国际与两岸关系变化而变化推敲,江启臣对九二共识的本质认识基本是浮动的,且国民党具有发动检讨其内涵的主动权。
然而,作为至少自2005年“胡连会”起国共政治基础之一的九二共识,其内涵在过了15年后,于国民党一方出现了内涵不确定性,这带来两点难题:此番波动,是否冲击旧有的国共政治基础?以及由谁来定义九二共识内涵检讨的时机?
二、主张两岸关系受制于国际变化
其次,江启臣以“国际与两岸关系变化”作为检讨九二共识内涵的动议,明示九二共识不仅是一项浮动的政治基础,也进一步扩大了九二共识的活动范围:不仅运用于国共与两岸关系之间,更受制于国际情势而发生变化。江启臣的这一个跨步不可谓不大,暗示了国民党的两岸关系认识论也是处于浮动状态;相应于国际情势变化,得调整两岸关系认识,顺着这条逻辑脉络,于焉想起九二共识的内涵是否需要检讨,则不足为奇。
三、党内两岸不共识 国共论坛没谱
此外,距离最近一次的国共领导人会面,得回溯到2016年11月的“习洪会”,迄今已时隔近三年半。尽管吴敦义在2017年8月接下国民党主席后,国共论坛再起的风声未曾断歇,但历经国民党2018年九合一选举大败后,国共高层领导的会面接触便再无声响。
尔今,江启臣面对国共论坛兴办与否,先是以疫情为由,指现阶段双方各自都有事情要忙,虚与委蛇,后才把话道尽,就重启两岸沟通机制一事,称国民党内部先把两岸问题与论述好好讨论、形成共识。显然,新当家的江启臣终于体会到主事不易,承认了败选后的国民党,目前无法就浮动的九二共识、如何重起国共论坛、两岸沟通机制等事取得共识;也因为没有共识,故无法主张。
四、甩锅北京 与民进党何异
如果说,以江启臣为首的国民党中央认为九二共识当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浮动政治基础,那真正的问题就来了:北京方面是否也可以如此主张?
就相同标准而言,一旦北京同样主张两岸关系发展应随国际情势调整、变动其内涵,考虑中国在国际政经影响力日增,“北京自信”不在话下,届时国民党当如何回应?难道可以用两套标准去框限北京只能被动,只有国民党可以主动?于此同时,国民党甚而再去将北京方面的异动,视为不让九二共识继续存在的始作俑者?
事实上,从中国大陆的舆论看国共此前的交往互动,早已兴起国民党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负面观感,江启臣此际将九二共识存续的问题,甩锅北京,指当端视大陆对共识的态度有没有改变?是否还有模糊或中华民国表述空间?自己却又言称九二共识因为外在变化而被检讨,这与民进党自己说着维持现状,指控北京才是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的说法又有何异?
江启臣有心,急于让国民党从败选的废墟中重新站起,却学了一记民进党的招,搬出这一套新两岸观,却也教人叹为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