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法》消音“亲中”舆论 台商参政权成为首个祭品

撰文: 杨家鑫
出版:更新:

《反渗透法》已三读通过,只待公布实行,而1月11日的台湾总统大选结果将决定这部法案施行力度。有台商接受《香港01》访问时批评,《反渗透法》定义模糊、无主管机关,届时将由司法个案处理,势必要花几年时间来累积“判例”,才知道红线在哪里,过程中可能要损害许多人的名誉与时间,而触法高危险群的台商们这段时间将戒慎恐惧,不敢对政府有反对声音。
同时,民进党也透过《反渗透法》斩断反对党来自台商群体的政治金援,但这却是以间接限制台商的参政权利作为代价。在反共、反红色渗透的旗号下,大陆台商的参政权利成为第一个祭品。

蔡世明认为,牵涉刑罚,法律应定义清晰,民进党故意在《反渗透法》留有模糊空间,目的就是要威吓某部分群体,掌握台湾内部舆论声量控制权。(蔡世明提供)

打着反红色渗透旗号,《反渗透法》于2019年最后一天在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被部分舆论批评为重返戒严的第一步。法案规范任何人不得接受境外敌对势力的指示、委托、资助,从事违法捐赠政治献金、助选、游说、传播假消息干扰选举等不法行为。在渗透来源、指示、委托、资助等定义不清的情况下,行走两岸的台商成为触法高危险群。

究竟《反渗透法》公告实行后,将如何影响两岸交流?高朋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上海台协副会长蔡世明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出,两岸交流本来是要增进了解、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交流后,发现两岸法规有窒碍难行之处,有些人会在台湾游说相关机关、立委进行修法;有些人会开座谈研讨,表达看法,但此时就可能被《反渗透法》罗网缠上。

他指出,定义模糊的《反渗透法》对现行法规产生干扰,制造出灰色空间,民进党故意不说清楚指示、委托、资助,不订主管机关,把责任推给司法机构“个案处理”。这势必会有几年时间,等有人误触法网,累积一定“判例”,大家才会知道,“红线”在哪里。

蔡世明表示,这段时间,行走两岸的台商将暂避风头,不捐赠政治献金给特定政治人物,即使从事两岸交流,也不敢说出违逆执政党的话语。他说,“其实这就间接限制了台商的参政权”,“不让人建议的两岸交流,又有何意义?”

他认为,《反渗透法》将带来几年的寒蝉效应,蔡英文若连任,会认为民意支持她的方向,届时将用此法案当做工具,继续打压反对党,而台商是目标之一。可想见,未来两岸议题的舆论声量,将会掌控在民进党手中。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也表示,透过《反渗透法》的威吓,将心向两岸共同市场、期待两岸越走越近的人士消音,清洗舆论,这对于民进党的意识形态、执政都是有利的。

大陆台企联总会长李政宏2019年中秋曾带团返台与海基会座谈,当时官方安抚称不会推动中共代理人,然而《反渗透法》的强行三读,让台商群体强烈感受到民进党“不把台商当自己人”。(洪嘉徽/多维新闻)

至于《反渗透法》的通过是否有影响台商群体返乡投票意愿,蔡世明表示,这很难估算。本来对政治就冷感的人,不会特意调整行程返台投票,也确实有很多人不想知道、懒得了解《反渗透法》。但本来就想返台投票的台商会觉得民进党推动《反渗透法》,是真的没有把台商当做“自己人”,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何溢诚则表示,强推《反渗透法》确实有影响到一些台商,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台商、校友会都在积极呼吁返乡投票。明显有人愿意买贵一点的机票,或者提早回台湾,也有台商对台干请假投票“大开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