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台商进击越南布局 台政府有心却无力

撰文: 屈彦辰
出版:更新:

台湾经济部此前宣布,新版台湾越南投资保障协议(BIA)完成签署,未来可深化台越双方的经贸关系,也会保障台商在越南的投资,若遇有投资争端,将可依循国际救济管道寻求帮助,是已生效26年的旧版台越BIA大幅更新。

尔今,中美贸易战未歇,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课征高关税,并辅以非关税措施,降低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中国制造、中国出口”的模式受到挑战。此外,中国的人力、土地等成本逐渐增加,加上中国内部政策因素,迫使台商及中国在地企业必须配合政策实施,增加经营暨生产的无形成本。然而,中国施政尚分亲疏远近,中国在地企业得到的政策压力较轻,反之台商所获得的政策压力以及监督相当严格,这对台商形成推力,台商倾向外移,而首选便是东南亚各国或印度。

越南工厂生产线运作示意图。(多维新闻网)

在这一波贸易战风波下,开外移第一枪的企业是苹果,苹果一改过去对中国制造、中国出口的产业链依赖,将iPhone产线外移至印度,以避开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高关税壁垒。不光苹果,亦有其他高科技产业公司将产线外移出中国,另寻其他生产基地,台商同样搭上这班外移的列车。

根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台商在越南的投资已累积到107.49亿美元,而根据台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1月至10月的台商在越投资来看,约3分之2是投入越南制造业,当中的前三名的制造业投资大宗是“电子零组件制造业”、“计算机、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再来继制造业之后的投资大宗产业是“不动产业”,故可理出一个台商的战略脉络是:顺着其他高科技产业公司的外移,到越南当地购地、设厂并承接订单,成为高科技公司的中、下游零组件供货商;纺织业则是随着成本移动,展现典型的制造业特性。

在越南同奈省,TCL越南工厂的职员们在工作。(新华社提供)

尽管台商的战略布局看似成理有条,台湾方面向来的疑问却未得解答,台商在东南亚的布局、投入当地产业,对台湾究竟有多少帮助?制造业向来具有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特性,台商投资越南制造业,为越南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自是无疑,但台商创造的经济利益能否回流台湾,却让人打了一个问号。理论而言,台湾应作为台商的研发基地,在越南创造的经济利益应回过头来,挹注培养中高阶管理及技术人才的活水,现实上却鲜少见到这样的案例。

台湾政府的态度亦是无法与在越台商良好对接的关键之一。台湾政府缺乏通盘性的战略思维,对台商的态度好似“放牛吃草,各凭本领”,未将台湾这个端点与在越台商的端点连接起来,形成“线”,更未再与台湾产业连结在一起,形成“面”,屡屡错失扩大越南市场乃至东南亚市场市占的机会。

综上所述,台湾与越南更新生效26年之久的台越投资保障协议,是为双方深化经贸关系的垫脚石,值得台湾方面庆贺,不过这样的深化未来会不会有帮助,得视届时台湾政府有没有打开战略眼光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