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推单一物种保育法案保护石虎 力求开发兼顾环境友善
台湾云豹于2013年宣告灭绝后,石虎成为台湾现存唯一,且濒临绝种的本土猫科动物。石虎曾遍布全台的浅山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现今全台仅存不到500只。
为兼顾石虎保育与开发间的均衡发展,位于台湾西北部石虎最大栖息地的苗栗县,其议会12月10日终于通过争论许久的《石虎保育自治条例》,为台湾第一个针对单一物种订定的自治保育条例,被视为地方政府为石虎保育所踏出的重要一步。
该法案的命运并非一开始就取得地方民代的跨党派共识和支持,它曾在2019年6月时闯关失败,遭议会多数的国民党籍议员退回,该法案的夭折消息,曾一度引发社会哗然,也引起流行乐团五月天成员怪兽、演员吴慷仁和网红馆长等公众人物“保育石虎”的声援表态,也增进了社会大众对于石虎保育的关注,例如由民间保育人士发起的一项守护石虎栖地的网络连署,原本只有约16万人参与,但在保育条例闯关失败后的短短一周内就增加近70万人的响应,而迄今共获得约88万网民的支持。
媒体及社会舆论的关注多少对于推动“全台首例”的石虎保育条例起到正面作用。检视该条例的重点条文在于,其要求县政府的开发工程,若开发面积1公顷以上、拓宽道路长度1,000公尺以上,在设计规划时需征询专家学者意见,并采取对环境友善的工法,以降低开发对于石虎生存的危害风险。
回顾过去石虎保育所引发的争议,石虎保育与地方发展,经常被对立起来看待,而成为一道“要石虎,就没开发”的单选题,尽管两者间绝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
事实上,地方发展的困局,不论是人口老龄化或缺乏好工作留住年轻人等,也不是说只要开辟几条新公路、增建科技园区就能够解决,就如同要“保育石虎”,并非靠政府砸钱盖有石虎造景的水泥公园。
总体而言,虽然该《石虎保育自治条例》仍有它的未竟之处,例如其最后未纳入鼓励私人地主参与进石虎保育的机制等,而其落实成效,也有待实践来检验及修正。然而跨党派的民代终能抛开成见,促成该保育法案的诞生,终究是个迟来的进步,也是一个让台湾社会重思经济发展和生态保育如何共生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