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安倍成日本史上在任最长首相 蔡英文或可借镜其“哲学”
当地时间11月19日,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任满2,886天的日子,至此,安倍晋三已与前首相桂太郎(Katsura Tarō)并列日本历代宰人时间最长首相,在任时间合计达7年11个月。而今(20)日之后,安倍晋三更将任期天数推升至日本第一,打破日本政坛近106年以来纪录。
对于安倍晋三执政时间能来到近八年,有论者认为,主要安倍内阁主打的经济优先牌,已落实在日本国内金融、财政、地方创生(编按:结合地理特色及人文风情,让各地能发展出最适合自身的产业)上,且成效显卓。
但坦白来说,安倍内阁之所以能够形成长期政权,说是日本经济复苏稍有夸大之嫌,毕竟随手详查日本经济数字,各项指针并不突出。至于安倍晋三为何能成为宪政史上在任最久的首相,或许与他致力稳定日本对外的政治情势有关,进而维系了日本国内经济的畅通与流动。
世界在变、眼光要有
众所周知,现在的时代,是全球化的世代,举凡国家主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于个人,无不受此影响与限制。换言之,牵一发而动全身,更难以用过去冷战思维,来严格区分谁是敌,亦是友,因为铁板一块的自我定位,是无法应付这深不可测的变局。
而安倍晋三作为日本首相也嗅到这股潮流。当中国崛起之后,使得既有的秩序发生变化,过去一元的世界体系不再复往,任何国家更不可能绕过中国为所欲为的追求己利发展。因此,中日关系的改善,成为安倍晋三再次上台之后,最为明显的作为。
举例来说,2012年以前,中日两国时常围绕钓鱼岛(日方称“尖阁诸岛”)冲突不断,中日关系可谓降至冰点。随后,安倍晋三夺回政权之后,改变日方强硬态度,积极交流,因此才有了后续多达10次的中日首脑会谈,让两国关系逐渐升华,进而扩大影响经济层面,像是2018年,中日签订了总金额180亿美元的52项合作协议、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日创新对话机制,以及军事上的互访等等作为。
而安倍晋三这种对华关系的态度,有论者将之归为安倍“哲学”,即为越是有问题,越要不断地进行首脑会谈,不断见面,这样才能互相疏通看法,增进了解,解决问题。个别事项的对立不应该影响整体中日间的互惠关系的看法,更是外交上的一种“俯瞰法”。
事实上,钓鱼岛问题并没有真正地解决,但是中日越过这个问题加强全方位的合作,这个问题在整体的中日关系中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随着中日整体关系的“正常化”,钓鱼岛问题在整体中日关系中的位置就显得越来越小。
熟悉不一定最对味
同样的,回到台湾视角,两岸长期分隔,无论在生活方式、社会体制,或是思考逻辑上,台湾与大陆都像是两个平行世界。然而,两岸人民之间的交往远比中日两国来的深、来的广,光是为生活奔波两岸的台湾人,几近上百万。
但作为台湾首脑的蔡英文政府,却鲜少思考这群移动者,甚至忽略了、漠视台湾这块土地上还需仰赖两岸关系的产业,不仅将台湾自顾划进西方欧美格局之中,还为台湾人“画上”冷战时空,自以为“进步价值”的先锋者,批评大陆制度设计,认为“非我族类,即是野蛮落后”。但殊不知现在已是2019年,是个全球化的时代,是个多元并极,更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融合的世代。
就连与台湾同为第一岛链的日本,都开始调整与中、美的距离,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相反的,处在中西角力最前线的台湾,却浑然不知、浑然不觉地身处在这百年大变局中,该如何展现台湾主体价值,只能盲从的跟随历史脚步,以为“熟悉的最对味”。
安倍晋三曾在2013年7月7日接受访问时,称“日中两国关系密不可分,正因为存在问题,两国才更应该进行对话。”同样道理,两岸关系存在很多问题,无论从地缘政治角度,历史角度来看,都是密不可分,还不如勇敢面对它,回归到两岸互惠的战略原点,才可能超脱自我边缘化的困局,而蔡英文直至现今,也不需要担忧她的连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