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选民向硬闯说不 “软脱欧”回归?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英国大选结果出人意表,虽然在选举中期开始,选战的讨论焦点转到社会福利政策,但亦无法掩盖今场选举带来最重要的影响是脱欧谈判的方向。悬峙国会令保守党不能再在脱欧谈判上独行独断,必须寻求其他党派的支持,去年遭特雷莎·梅革职的前财相欧思邦(George Osborne)表示,投票结果意味着“硬脱欧被丢进垃圾桶”。不过,新国会中仍有60名保守党议员属强硬脱欧派,比选前更弱势的特雷莎·梅要驾驭他们谈何容易,新政府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

内政大臣卢绮婷(Amber Rudd)仅以346票险胜、 参与撰写竞选政纲的内阁办公室长甘文彬(Ben Gummer)落选、自1918年就是保守党阵地的坎特伯雷(Cantebury)选区转投工党,选战结果揭晓得愈多,就可想到保守党党员的面色会是多么难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特雷莎·梅在自己选区发表胜选演说时面如死灰,她已知道自己算错了。

选举结果对保守党来说是一场灾难,不单与预期有落差,还使保守党失去国会的过半优势,特雷莎·梅举行了一场不必举办的选举自残,表演了一次卡梅伦式的政治自杀,也为英国的未来增添更多不稳定因素,因为在10日后,脱欧谈判将会正式展开,先安内后攘外算盘打不响的特雷莎·梅新政府,面对欧盟更显弱势。

DUP党魁范爱玲对唐宁街的要求,或会左右脱欧走向。(路透社)

脱欧公投的震撼已过一年,大部分英国人似乎亦接受了公投结果,并为寻求更好的脱欧结果而努力。特雷莎·梅和她的团队原本希望透过大选得来的民意授权,来通过她希望达致的“硬脱欧”,亦即脱离单一市场,停止人员自由流动。虽然没有明确指标显示民众希望透过大选否决“硬脱欧”,因仍有不少原本支持脱欧的议员胜选,但大选的客观效果却是工党在科尔宾的领导下复生,加上其他党派也大都支持“软脱欧”,势与工党联手在国会内向保守党施压,令其对脱欧取态需作相应妥协。正如工党党魁科尔宾所言:“首相说她举行大选是希望得到民众授权,但授权结果是保守党失去议席、选票、支持和民众信任。”

 ​​DUP脱欧姿态较软

特雷莎·梅已获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DUP)背书,着手筹组少数派政府。DUP愿意伸出援手,除了因为本身政治立场与保守党内强硬派接近,亦是为了阻止与北爱独立派组织新芬党有联系的科尔宾入主唐宁街10号。不过,DUP虽然也支持脱欧,但部分主张与“硬脱欧”不同调,最大分野在于DUP反对在北爱与爱尔兰之间重新实施边境管制。

一般估计, DUP支持特雷莎·梅的一大要求是英国政府在脱欧后保持北爱与爱尔兰边境开放。欧盟表明不会分开处理爱尔兰边境问题。换言之,英国要与欧盟其他国家保持人员自由流动,才能达到民主统一党的要求。DUP在政纲上有“与欧盟达成贸易及关税协议”及“保护在英的欧盟公民及在欧盟内的英国公民权利”等字眼,跟维持现状无甚分别,特雷莎·梅与该党结盟,为保政权便要放软脱欧姿态。

 ​“硬脱欧”派不会轻言放弃

然而,保守党内的“硬脱欧”派恐怕不会罢休。特雷莎·梅在4月时宣布大选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得到更多议席来消除党内强硬派影响,确保脱欧谈判顺利,可是大选结果却令她变得更弱势,不但要借助外力重新组阁,新国会内也仍有近两成党友属于主张英国与欧盟清清楚楚一刀两断的强硬派,他们手握更多权力,当特雷莎·梅出现放软倾向时,他们亦可等到10月党大会时换上心仪领袖,甚至突然发难逼宫。

特雷莎·梅大选失利,或令硬脱欧胎死腹中。(路透社)

再者,现今特雷莎·梅势弱,难以压下巨头林立的保守党,包括卢绮婷、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大选表现出色的苏格兰保守党主席戴维森(Ruth Davidson)、脱欧事务大臣戴德伟(Ed Davis),甚至在大选中多次批评特雷莎·梅竞选策略的前财相欧思邦,全部都有力问鼎党魁位置,一旦党内或与民主统一党的联盟出现问题,特雷莎·梅在18个月的谈判期限内可能要再举行大选。

 ​好消息:可放下英国分裂忧虑

未来在谈判桌上保守党到底是由脱欧派还是留欧派话事,从新政府如何回应欧盟所提出先付“分手费”,再就未来双边贸易关系展开谈判的条件,或许看到端倪。就英国在脱欧谈判的策略而言,大选结果最有利的因素是苏格兰民族党失去21席,党内一些著名领袖如前党魁萨蒙德(Alex Salmond)及副党魁罗伯森(Angus Robertson)分别被保守党候选人拉下马,苏格兰首席部长施雅晴(Nicola Sturgeon)将难以推动短期内第二次独立公投。苏格兰留英将令伦敦当局放下心头大石,最少脱欧暂时不会导致英国分裂。同样情况亦可应用到北爱尔兰身上,DUP成为“造王者”,将使特雷莎·梅施政时会更考虑北爱的问题以争取他们支持,北爱的离心应会减低。

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亚给予的喘息空间,对英国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路透社)

 ​欧盟或乘特雷莎·梅之危获利

另一方面,欧盟似乎亦对大选结果感到意外,这意外对欧盟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欧盟当然希望英国政府能稳定施政,因为他们需要一个不会在谈判有结果后“U-Turn”,又能把协议推销给国民的政府。但现时保守党势弱,特雷莎·梅能否守诺当然是未知之数,最坏情况将会是两年后英国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下脱欧。

英国乱象将令欧盟的谈判策略需要微调。欧盟内部也有强硬派,希望在谈判中对英国更严厉,让其他成员见到背叛的代价。对欧盟领袖来说,特雷莎·梅若藉大选建立有强大民意授权的政府,也许在谈判中会有更大的妥协空间,如今他们却要担心,面对国会内软硬两派拉锯,特雷莎·梅或不会或不能再求快。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在选举后表示,选举结果没有让谈判变得更易。欧洲议会最大党主席韦伯(Manfred Weber)在大选结果出炉后,点出了欧盟对英国大选的感觉:“欧盟团结,英国严重分裂,特雷莎·梅希望(从大选)得到稳定,却为国家带来混乱。”英国人继续在“软”“硬”脱欧之间摇摆不定,欧盟却不太可能把2019年3月这个谈判底线延长。

脱欧公投将满周年,经济冲击开始缓慢浮现,多个大型金融机构纷纷缩减在英业务,其中德意志银行把4,000名雇员调离伦敦,占其在英国人力近半。英国招聘与就业委员会早前警告,英国60个专业,包括工程师与IT专才向外开放的职位,申请人数急剧下降。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亚(Michel Barnier)表示,会等到英国稳定下来才会开始谈判,对英国人来说,这番好意可让他们得到一息喘息空间,但随后将是更仓促紧迫的呼吸。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