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缺经验向导 尼泊尔发登山证创新高 登珠峰风险与日俱增
上周日(21日)有两位港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其中一位中学教师曾燕红更成为香港首位攀登珠峰的女性,可谓振奋人心。要登上海拔8848.44米的珠峰可谓殊不简单,讲求天时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是有资深向导带领,稍欠其一,命丧山上的风险大增。珠峰总是关于生与死,喜与悲。尼泊尔政府周三(24日)传出坏消息,证实有雪巴人在山上的营帐发现4具尸体,包括两名外国登山客与两名雪巴人向导。他们怀疑是吸入炉具产生的毒气而死亡,有资深登山客就指出,近年愈来愈多经验不足的雪巴人向导带领登山客上山,加上尼泊尔政府发出的登山许可证破历来新高,珠峰出意外的风险大增。
尼泊尔政府周三证实,有雪巴人组成的救援队伍在山上约海拔7950米的营帐中发现4具尸体,包括两名外国登山客与两名雪巴人向导。消息传出后,曾经登上珠峰的退役资深行山教练阿内特(Alan Arnette)撰写网志表示,近日山顶的风势极端强劲,很多登峰的队伍都会选择逗留在营帐内不勉强攻顶,但显然这4名死者的死因,是在缺乏适当通风下使用露营炉具,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死亡。
▋ 遇害向导及登山客疑犯低级错误
阿内特引述消息指,两名遇事的雪巴人向导是来自新成立的“向导”公司。对于这次悲剧,他不留情面的写道︰“这不止是难过,这完全是不负责任--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是违反了露营的基本规则。那些外国人是出钱聘用那些‘向导’去照顾他们。我向来推广自给自足,也建议那些‘登山客’应有更多知识,但这些所谓雪巴人‘向导’显然没有做好他们的工作--如果他们的确是死于上述原因。”
阿内特进一步指出,近年尼泊尔政府将每一个雪巴人称为向导,为了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并意图推广在尼泊尔登山的安全性。“这就像称每个飞机上的乘客为机师一样。”他写道。他认为尼泊尔这种公关手段必须停止,避免更多悲剧发生。
▋ 探险公司聘用缺乏经验的雪巴人“向导”
英国登山家莫斯戴尔(Tim Mosedale)于周一(22日)在Facebook的贴文亦有相似见解。他指出,很多较便宜的探险旅游公司正在以低薪招募缺乏经验的“雪巴人”,他们连行雪山用的冰爪(crampon)都不知道是什么一回事,遑论要照顾其他登山客。这些所谓雪巴人向导,本身可能是牧羊人,又或者是卖蔬菜的,平时在低于海拔1千米工作。有经验的向导愈来愈少,缺经验的登山客却愈来愈多,“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方程式”。
▋ 登峰许可证数目破新高恐过度拥挤
除此之外,尼泊尔政府今年至今一共发出373个从尼泊尔登上珠峰的许可证,破历年新高,莫斯戴尔指,缺乏经验的登山客结合过度拥挤的潜在可能,简直是“有毒混合物”。珠峰这么大,怎么会出现过度拥挤?尼泊尔登山协会的主席Ang Tshering Sherpa指出,每个登山季节,只有3至4天的天气适合安全地攻顶,登山客加上向导,人数可高达800人,当这800人在数天内一同攻顶,问题就出现。
在珠峰上要排队等攻顶,不止是有没有耐性的问题,等待本身已非常危险。印度资深登山家乔伊雪(Kuntal Joisher)称︰“当你缓慢地移动,花很多时间等待和站立,你的身体及手脚就会变冷,有机会冻伤。另一问题是,你花每一分钟去等待和以极慢速度行走,就等于浪费了宝贵的氧气。”
▋ 中学老师为登珠峰见死不救?
位于5400米的珠峰大本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海里氧气含量的一半,当到了珠峰顶部,氧气含量更只余三分之一,。因此,氧气瓶所提供的每一口氧气都是非常重要,港人曾燕红在分享登山经历时,向《明报》提到,有人在路上不断喘气,亦有人更“眼睩睩”望向她,但她并未停下来救援,因而被网民批评“见死不救”。事实是,如果她将氧气让给别人,她很可能自身难保,而这些人都是自愿登山,理应了解到登珠峰的风险。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