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战争+高温+贸易壁垒 全球粮价波动成新常态
面对高温、战争和贸易保护等种种威胁,分析师警告,在这新常态下,全球将进入粮食价格波动的新时代。
《纽约时报》引述分析师报道,极端天气、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粮食供应,以及一些国家更倾向于对粮食贸易设置保护壁垒等多重因素相叠,导致粮食供应更加脆弱,而且无力应对任何干扰。
悉尼的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大宗商品分析师沃兹涅先斯基(Dennis Voznesenski)说:“如今,这是新常态,无论是大宗商品价格,还是食品价格,波动和不可预测程度都更大。”
俄罗斯7月宣布退出黑海粮食协议后,不断袭击乌克兰的粮食仓库,导致小麦价格上涨,推高玉米和大豆的价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最近估计,协议结束可能导致粮食价格上涨10%至15%。
此外,俄退出黑海粮食协议,市场担心乌克兰葵花籽短缺,植物油价格因此上涨,使联合国食品价格指数在经历好几个月下降趋势后,在7月回涨。
分析说,印度、印尼和其他亚洲粮食出口国的干旱天气导致收成减少。面对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不满,各国政府禁止关键食品出口,进一步造成粮食供应的混乱。其他可能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食品生产商在物价暴涨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
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说,自6月底以来,亚洲大米基准价格已上涨25%。欧美方面,与2020年初相比,欧洲的消费食品价格上涨约30%,美国的消费食品价格上涨23%。
热浪林火加干旱 世界多地农作物同时欠收可能性提高
粮价高涨影响小农和低收入国家民众的生计,联合国表示,2022年有7亿多人面临饥饿,24亿人全年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食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Maximo Torero)说:“过去几年来的冲击,使各国陷入非常糟糕的境地。如果今天再次面临冲击,我真不知道他们将如何应对。”
伦敦巴克莱银行(Barclays)可持续发展和专项研究部门主管帕特尔(Hiral Patel,)说,恶劣天气一直是2023年食品价格的主要干扰因素。
中国出现破纪录热浪,南欧和北非野火肆虐,7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气象人员警告,由于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的回归,地球可能正进入多年异常温暖的时期。帕特尔说:“一旦如此,世界不同地区同时发生农作物损失的可能性将提高。”
因为欧洲大陆大部份地区明显比平时干燥,欧盟委员会最近下调对欧洲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产量的预测。
除了上述这些情况,还有其他隐形成本。分析指出,随着食品生产商面临更多的供应风险,相关费用也在增加。一般人在家吃的食物成本,大部份来自食品公司的运输和其他费用,而不仅仅是种植小麦或蔗糖等农作物的商品成本。这些非农成本也在上升。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