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选】花都再遇恐袭 马林勒庞迎东风?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在法国两个建制党派同时崩溃下,极右国民阵线(Front National)领袖马林勒庞(Marine Le Pen)将迎来自己政治生涯的高峰。最新民调结果显示,马林勒庞与总统选举热门候选人马克龙的支持率不相上下,但在高支持率背后,她踏足爱丽榭宫的难度远高于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因反建制成功,因反建制失天下”,或许是马林勒庞近年政途的写照,而她在今年大选的结局,看起来恐怕会重蹈父亲覆辙,然而恐袭重临花都,又会否令选举增添变数?

马林勒庞反建制形象鲜明,有民意支持,但她离当选总统还差甚么?(路透社)

“人民受够了政治体制。”法国总统候选人马克龙在首场竞选活动上如是说。持类似意见的法国政坛人物,还有竞选社会党候选人资格失败的工业部长蒙特布尔(Arnaud Montebourg)。他表示“人民对政治制度的鄙夷,是由它的失信、乏力及污秽不堪中长出”。其实马克龙与蒙特布尔对政治制度的批评都不是原创,长年对法国政治批判得最激烈的政党,非马林勒庞领导的国民阵线莫属,马林勒庞以上的言词,甚至其父亲老勒庞(Jean-Marie Le Pen)早就用过。

马林勒庞形容今次大选是一场“对精英自说自话、谎话连篇的公投”。

勒庞一族从1972年创党的一刻起,一直对第五共和的政治制度大力鞭挞,惯以城市精英与平民二元对立的视角解构法国社会。千禧年后,老勒庞着力攻击过往主流政党轮替没有为法国人民带来真正的选择,因为政客都是体制内的人,政见雷同。他又创造了“UMPS”(UMP是共和党前身人民运动联盟,PS则是社会党)一词来形容两党所代表的“政治体制”。

凭着对法国政治的简化解读及反建制的形象,老勒庞于2002年大选意外闯进了第二轮选举,随后以史上最悬殊的选举结果落败。在大败过程中,他“印证”了两个建制党派是一伙这套论述,因为社会党及其他主要政党候选人落败后,呼吁选民把选票给予建制右翼的希拉克(Jacques Chirac),使他以82.2%的得票率当选。

老勒庞(左)于2002年爆冷进入第二轮选举,但最终大败予希拉克。(Getty Images)

反建制形象成选举利器

马林勒庞在2011年接掌国民阵线后,带领该党快速崛起,从前年地方选举的得票来看,这个极右政党更是法国第三大党,尽管它在国民议会所占的席位从未超过两个。近十年法国政局的发展大大扶了国民阵线一把,令他们的论述显得更准确。两任总统在当选后背弃竞选承诺之事,则进一步“证明”了国民阵线对政坛的解读“正确”,令民众对现今选举制度感到更加无力。

最明显的例子是现任总统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去年他提出极具争议的劳工法改革,减少对工人的保护,希望改革能重振法国经济的竞争力,但这个将劳动市场自由化的法案,完全违反了法国左翼所相信的原则,奥朗德亦因此赔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前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则是右翼的“叛徒”,他在2007年的大选中制造了一个横跨极右到中间派的政纲,当选后迅速放弃对极右选民的竞选承诺,间接导致他无法于2012年连任。两人虽然来自不同政治光谱,但他们对欧盟的立场、解决2008年金融海啸及欧债危机的见解,甚至外交方针均类似,令政党轮替在政治上显得没有效果,难怪马林勒庞形容今次大选是一场“对自说自话、谎话连篇精英的公投”。

马林勒庞今年的竞选标志,抛弃了国民阵线的党徽。(路透社)

马林勒庞凭这套论述得到相当支持率。自成为党主席以来,她还一直实行所谓“去妖魔化”政策,努力把国民阵线转型成可供主流选民选择的政党。从她的竞选标语就可看出,国民阵线在今次大选全面弃用与意大利新法西斯组织有关连的党徽,改用一朵全蓝色的玫瑰。然而这一切努力与国民阵线一路走来的反建制形象相冲,窒碍她的竞选道路。

今日的国民阵线高举反欧元、反全球化、保护主义,甚至法国脱欧的旗号,吸引大量低下阶层及小型企业家支持。讽刺的是,在创党之时,国民阵线可是一个主张“欧洲复兴”、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政党。上世纪1980年代,时任党主席老勒庞更以经济自由政策将自己塑造成“法国列根”。

马林勒庞的外甥女马雷夏尔勒庞(Marion Marechal-Le Pen)。(Getty Images)

“去妖魔化”加剧党内分歧

马林勒庞上任后用经济保护主义主张重新包装国民阵线,以取悦工人阶级的支持,政治上则努力消除极右包袱,甚至在“去妖魔化”的过程中,将曾发表反犹及种族歧视言论的父亲老勒庞逐出党外。可是,国民阵线内的老勒庞信徒仍不在少数,领头人是马林勒庞的外甥女马雷夏尔勒庞(Marion Marechal-Le Pen),她的经济主张与老勒庞一样倾向自由市场,在政治理念上,这名勒庞家族明日之星也高举反伊斯兰与民族主义大旗,比姨妈更像家族意识形态的继承人。

勒庞家族三代人的矛盾,突显马林勒庞在政治策略上面临两难局面,每走一步都需要极小心地计算。这位48岁的政治领袖难以一边用政治不正确的言论吸引选民,另一边却显示出自己有执政能力。她与父亲决裂,证明她将赌注全押在对政坛现况不满的选民,冀盼改变政治现状的愿景能得多数民众认同,但损害了国民阵线最核心的支持。

【延伸阅读】【ICON】 法国极右女帝马林勒庞 是圣女还是恶魔?

法国失业率长期高企,但马林勒庞的经济政策,未必能帮助失业人士。(Getty Images)

经济政策成马林勒庞罩门

反建制形象固然是令国民阵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奥朗德退选和共和党的不济,令这届大选成为“局外人”之争,国民阵线打反建制牌的威力大减,马林勒庞要成为法国第一位女总统,还需要攻占经济政策的舆论阵地,让民众相信她可以带领国家脱离失业率高企及经济停滞不前的苦海。可是经济政策能力向来都是国民阵线的软肋,在本届大选前从未有一套清晰的经济政策,正如1980年代就加入国民阵线的党员Wallerand de Saint-Just描述:“我们从前都不怎么需要一个宏观经济政策,只需要蜻蜓点水地触及就可。”

在长达144页的政纲内,马林勒庞有一系列的惠民措施,当中不乏向激进左翼靠拢的元素。她既承诺一旦当选,就会大幅削减中型企业的利得税率9个百分点至24%,小型企业则维持于15%,同时亦提出向较低收入的中产人士减税10个百分点。她又提倡减免物业税以缓减拥有物业者的负担。对较贫困的民众,她提倡向每户退税,最多可达1,500欧元。派糖之余,她还作出多项解决失业问题的承诺,主张政府增聘15,000名警察、6,000名海关人员、50,000名士兵及多名法官及医护人员。

在这美好的愿景下,马林勒庞却欠缺为法国开源的方法,只提出违反欧盟法例的进口税及禁止非法移民挪用法国医疗资源等方法,来补偿以上一切巨额开支。这种罔顾实际环境的经济政策,从表面来看似乎仍经不起考验,难以说服中间选民在第二轮选举助马林勒庞一臂之力。

马林勒庞仍需外力才能当选

萨科齐(Nicolas Sarkozy)早在五年前就察觉到反建制正成为法国政治的主调,尝试把自己塑造为“代表人民对抗精英的候选人”,希望在2017年卷土重来。萨科齐在2007年大选凭借移民等议题向右转而抢走国民阵线选票,入主爱丽榭宫,如今国民阵线继续成为反建制先锋,力图东山再起未果的萨科齐则成为选战的过客。然而,国民阵线一直以来的强项,如今却成为马林勒庞登顶的阻力。她必须致力模糊主流和激进之间的界线,以免陷入两面不讨好的局面。可是在政治论述尚算站得住脚的同时,她也要想方设法克服极右及传统右翼选票不足以让她成为法国首名女总统的政治现实,必须用手中似有还无的经济政策来说服中间偏右,甚至是极左的选民,加上低投票率,方可在次轮选举有胜算。反对马林勒庞的选民,则要祈求法国在大选前不再有大型恐袭发生,不让身分政治主导选举,然后再凭借有利于主流政党的选举体制,阻止黑天鹅降临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