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公投】倘脱欧利用价值减 英美难再称兄道弟?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英国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十分长久,他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属于同盟国,打败以德国为首的敌对势力。两国亦共同参与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包括北约、联合国及经合组织等。英美同盟的坚实亦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体现,两国几乎是逆全球各国反对一起出兵。但英国跟美国的合作关系不止于此,英国在欧盟的影响力亦是美国对其看重的地方,但6月的脱欧公投或会为此带来变数。

英国首相卡梅伦(左)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右)。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本月3日向英国首相卡梅伦在电话中说:“美国将会继续支持一个强大的英国留在强大的欧盟”,表明希望英国留欧的立场。这句说话亦代表了英国于全球政治的特别地位,及美国对英国的态度。

英国虽然不是欧洲内唯一亲美势力,但英国在欧盟内的影响力则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所以美国极需英国留在欧盟,以保护其在该区的利益。在上月BBC一个访问中,前英国财相罗逊(Nigel Lawson)就指,英国对美国的最重要的用处,就是利用英国影响欧盟决策。虽然罗逊后来在访问中对个中详情含糊其词,但上述说话足以证明英国在美国外交中的角色。美国对英国的利用,实际例子就有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国际事务评论员坎宁安(Finian Cunningham)指,英方在事件中成为美国的左右手,呼吁欧盟对俄国采取强硬态度大获成功,后来更令北约在欧洲增兵,使欧盟及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更趋紧张。近月意大利总理伦齐(Matteo Renzi)、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及法国财长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均有发言,希望与俄方重修旧好,反映欧盟各国与美国在对俄政策有根本上的不同。

前美国驻北约大使亨特(Robert E. Hunter)观察了英国在欧洲问题上50年来的挣扎并期望脱欧公投会为此辩论画上句号。他在英国《卫报》撰文坦言英国一旦脱欧,“我们需考虑英国对美国的真正用处”。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Getty Images)

鉴古知今 英外交圈缩小无容置疑带领英国打赢二战的保守党已故首相邱吉尔,提倡英国于大英帝国崩解后的外交政策新定位。于1948年,他创造了所谓的“Three Circles”的理论,认为英国是“帝国-英联邦”、“英语系国家”、“联合欧洲”内有特别地位,英国只要好好运用自身于三个圈子内的角色,就能找到新天地。到1997年,工党前首相贝理雅为英国的外交政策更新定位定调,形容英国应在欧美之间扮演唯一的“桥梁”,美国可透过英方探知欧盟动向,欧盟亦可利用英国查探美国虚实,而这个说法亦主导了英国近20年来的外交政策。将贝理雅和邱吉尔的外交政策比较,不难发现于50年间,英联邦这个外交工具已基本上已被英国放在一旁,而英国在国际政治上只剩下美国及欧盟两个“特别关系”,使这个岛国仍能于世上维持准一线国家的地位。

澳大利亚工党前外长埃文斯亦认为英国脱欧派的愿景不切实际。

三圈渐失桥梁会断 还有本钱脱欧吗?脱欧派为民众提供的“后欧盟”时代外交愿景,指英国仍可依赖英语系国家,甚至英联邦的关系以重塑国际地位,所以脱离欧盟并不可怕。无疑英联邦仍属英国软实力的一部份,但他最后一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重要影响,已要数到1992年终结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而澳大利亚工党前外长埃文斯(Gareth Evans)亦认为脱欧派的愿景“不可思议”(bizarre)。他认为于国际政治上,地理因素比历史大,在美中角力的大格局下,美国已向与东盟等地区组织谈判,没理由花精力与英国重新建构外交关系。在现代国际政治底下,虽然英国的角色不能简化为欧美关系的桥梁,他们在软实力方面一直有细心经营,积极将国家构建成多元文化、种族共融的代表。但今日的英国硬实力已大不如前,建造新型航空母舰亦要与法国分担成本,仅靠著伦敦的金融业控制着全球资本。脱欧是否真的对英国的国际地位有利,或许真的要问问在美国出生,处处以邱吉尔为成长楷模、刚转投向脱欧阵营的伦敦市长约翰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