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争议】背靠欧洲时代或告终 英国必须寻找新天地?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由英式早餐到英式午餐、再到英式晚餐,英国与欧盟就留欧条件的谈判持续了两日,到香港时间凌晨终于达成协议。英国首相卡梅伦指今次的协议给予英国“特别地位”,并将会在接下来的脱欧公投中竭力为说服国民留欧,但目前留脱两方势均力敌,公投结果仍是未知数,惟可肯定英国的未来将充满挑战。

英国首相卡梅伦早前与欧盟主席图斯克就留欧条件谈判。(路透社)

欧洲领袖经过一连两天的马拉松式峰会后,终就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的改革欧盟提案达成协议。欧盟对卡梅伦提出的条件让步,包括允许英国限制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儿童的社会福利,并承认英国“不需强制参与欧洲政治融合过程”的地位。

协议在外界听来或许是一个公道的结果,但早在协议达成前,英国司法大臣戈夫(Michael Gove)已经明显倾向为脱欧阵营站台,成为第一个重要阁员与卡梅伦唱对台戏。而早前一直举旗未定的明星级政治人物,伦敦市长约翰逊(Boris Johnson)与卡梅伦并肩作战的成数亦不算高。

英国司法大臣戈夫(Michael Gove)铁定加入脱欧派。(路透社)

上述两人均是重量级政治人物,绝不是极右政客法拉奇(Nigel Farage)之辈,前者是大法官,地位崇高,而后者更是下任保守党党魁的热门人选,随时会成为首相。背后推动他们的,并不纯然是民间对移民的不满情绪;他们害怕的是欧盟的强大,会令处于欧洲边陲、不是使用欧元的英国,在欧盟下会变得无关痛痒。

由经济融合至政治融合 英国难再成特例

某程度上,卡梅伦于会后所说的“特别地位”所言非虚,因为欧盟承认英国“不需强制参与欧洲政治融合过程”,英国已不需要害怕被欧洲“吸收”。但反过来看这句说话,欧盟内部的讨论已势将由经济整合逐步迈向政治融合,未来欧盟未必会容许英国等非欧元区国家处处作梗窒碍政治整合,到头来谁也不敢排除,脱欧或会是英国人的唯一选择,留在欧盟当个边缘人,根本没有前途可言。

现在脱欧成本低 斩缆要衬早

再者,英国加入欧盟的原意正是要使欧洲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贸易伙伴,并影响欧洲事务以壮大国家。1973年英国加盟欧盟时,各成员国的地位是对等的,但走到政治融合层面,非欧元区的英国已逐渐丧失对欧洲事务的话语权。英国要保住独立主权,趁脱欧成本最低时及早“斩缆”亦不失为良策。

除政治原因外,脱欧带来的经济问题是民众及商家最忧虑的,而这种不稳定正是留欧派最强大的拉票筹码。卡梅伦的留欧协议亦限制了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儿童社会福利的“紧急煞车权”,为英国民众争取更多眼前利益,但别忘了协议的效益在7年后就会消失。移民对英国民众带来的冲击只是眼前的恐惧,对欧洲经济未来的展望才是两派的争论核心。

欧洲经济强差人意 脱欧未必是死路

欧洲无疑是英国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欧洲经济在金融海啸后的发展强差人意,欧债问题更突显了欧元区内的矛盾。此消彼长下,欧盟在全球经济的贸易份额被新兴市场追赶,而欧洲的下跌速度比美国快一倍。在脱欧派眼中,英国有实力可以与各种新兴市场联合发展经济,他们亦可以运用英联邦的关系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合作,独立出来的英国仍有空间大展拳脚,脱欧并不是死路一条。

桑德斯于民主党初选的异军突起,正是目前世界各国政局抛弃稳定的现象之一。(路透社)

踏入2016年,世界政治已不是保守稳定作主的年代。在欧洲,波兰匈牙利右翼及极右政团掌权,而希腊就有极左政团上台。在美国,民主党有非主流的桑德斯以社会主义者挑战代表党内建制的希拉里,共和党亦出现富豪特朗普,以非常规手法吸引大众支持。2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的民调显示,留欧脱欧两派的支持率打成平手,双方都有41%。保守稳定是否英国人仍然坚信的价值,他们会否在6月23日冒险向脱欧派投下信心一票仍是未知之数,但脱欧派并不是没有号召支持的本钱。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