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正能量】专访荷兰木鞋匠谈守护传统工艺“一定要有热诚!”

撰文: 甄梓铃
出版:更新:

吹糖、花牌、花灯及鸟笼制作等,都是富有香港传统特色的手工艺,但因制作过程繁复、费时,又被指“揾唔到食”,年轻人多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令传统手艺濒临失传。
作为荷兰象征的手工木鞋,也面临类似困境。荷兰木鞋工匠阿尔勒(Nicole van Aarle)接受香港01记者访问时说,当初连身为老师傅的父亲都不赞成她入行,但她下定决心:“做木鞋的人一定要有热诚,让荷兰文化传统继续保存下去!”

荷兰木鞋工匠阿尔勒(Nicole van Aarle)表示,要兼顾打工及照顾孩子,惟有趁时间空档走进工作室。图为她在工作室内把握时间、认真造鞋。(受访者提供)

阿尔勒位于荷兰南部小镇阿尔勒—里克斯特尔(Aarle-Rixtel)的工作室内,几面墙壁的罅隙与地面布满尘埃与木屑,墙上挂满工具或有待加工的鞋子。在她使用特制工具将一块原木逐步变成鞋状之际,整个空间木碎纷飞。此时从房子一端看去另一端的话,会看见有一团黄色的雾,同时木材与油漆的气味钻进鼻端。

阿尔勒对此毫不在意,开始诉说她与木鞋命中注定缘份,是名副其实的始于足下。她说:“对于我和我爸来说,木鞋是家族与国家身份重要一部分。自我开始学行至大约15岁一直穿木鞋。小时候看着父亲胝手胝足制作木鞋,18、19岁时我便想学这门手艺。”

荷兰木鞋有数百年历史,随着现代人穿鞋习惯改变,令木鞋的需求大减。(Getty Images)

荷兰人一生与木鞋为伴

木鞋是荷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婴儿出生后,父母要准备一双小木鞋,以示荷兰人一生都要与木鞋为伴。男生谈恋爱时,要量度好女友双脚尺寸,亲手送她一双木鞋,并刻上对方的姓名表达爱意。结婚时,丈夫把木鞋作为爱情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荷兰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送赠木鞋给亲友表达敬意。

荷兰木鞋有数百年历史,以前当地人喜爱穿木鞋行走,因为木鞋可以保护双脚,免受锋利物件弄伤。随着现代人穿鞋习惯改变,令木鞋的需求大减。时至今日,仅有5%的荷兰人会穿木鞋,大多是农民和工人。

阿尔勒经常四处摆档,又开班教人制作木鞋,希望把这项传统文化传开去。(受访者提供)

打工凑仔做家务 争取时间埋首造鞋

阿尔勒亦以身为家族中“第5代木鞋匠”感到自豪,但这也不能当饭食,她需要继续打工应付家庭开销。

身为职业女性的她,也跟香港不少妇女一样,在家庭岗位责任、开发第二事业与正职之间三重扯力之间挣扎,而良好时间分配与自律,是她尽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的不二法门。

她说:“现在我一有时间就会来工作室做鞋,可能是黄昏、送孩子上学后,或者是假日。但我知道不能以做木鞋维生。”

荷兰大部分老工匠都到了退休年纪,现年40岁的阿尔勒是荷兰年轻鞋匠之一,她自觉有种责任,开班教人制作木鞋,把这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阿尔勒来到某天,也会加入这些老工匠的行列,要退下来颐养天年,那么家族手艺会由两位儿子继承吗?阿尔勒相当实际,她说“我希望他们会接手,这当然会令我非常自豪。但这是一份艰难的工作,我不会逼他们。”

阿尔勒制作的其中一双木鞋制成品,花纹图案精美。(受访者提供)

传统与创新并驾齐驱 吸引年青新用家

她与荷兰木鞋纪念协会(Dutch Clog Monument Association)主席福尔特(Jack van der Voort)合作,搞市集、节庆以及木鞋制作比赛,务求令人们保持对传统的热情。看到持续有新的木鞋用家出现,这对他们来说,确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阿尔勒说:“荷兰木鞋就像比利时的薯条,以及德国的香肠一样,都是需要保留的。人人都爱吃薯条,但穿着木鞋行走困难,所以情况更复杂。”

她说:“我们试着令设计更富创意,加上鞋跟或雕刻,也可为特别日子如孩子出生或生日制作产品,很多东西可以做的。”

阿尔勒笑说:“去音乐节游玩的年青人,有些会穿着木鞋。木鞋可保护双脚免被泥土弄脏,而且在进入帐篷前也易于脱下。而且穿上木鞋也不怕被人踩到脚啊。”

“荷兰木鞋”非荷兰独有 英国法国也有用家

不止荷兰,数百年前包括法国及英国民间都有制作及穿着木鞋的传统。后来木鞋成为荷兰的象征。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部分荷兰人都穿木鞋,后来才愈来愈多人改穿皮鞋或其他物料制成的鞋履。

荷兰木鞋纪念协会主席福尔特说,木鞋以一块完整的木块制成:“它穿起来温暖、干爽而且不贵。而且用家可因为工作需要,或工作所在地势,要求工匠改变鞋子的形状。”

福尔特指出,荷兰每年造出30万对木鞋,它们有的是机制,有的是人手制造的。当中三分之一被游客当成纪念品买走,部分成为花园的装饰品,或成为贴在雪柜上的磁石贴。

阿尔勒满腔热诚地继承家族传统手艺(左),她的祖父亨利克斯(Henricus Embertus (Hein) van Aarle)倘在天有灵,想必十分安慰吧。(阿尔勒网站)